《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

上传人:请**** 文档编号:378320715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净沙秋思说课稿6篇天净沙秋思说课稿1 一、说课提纲: 1.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作业设计。 二、说教材: 天净沙秋是六年级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中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通过写景,抒发了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前两句,营造了一个秋天黄昏孤寂清冷之境。紧接着用“飞鸿”打破沉寂,使得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三句,由远及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的画卷,一切令人赏心悦目,凄凉冷清孤寂之感一扫而光。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通过天净沙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2.学会借助解释、图

2、画,准确了解天净沙秋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进行比较阅读。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词析句,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的内心世界,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 2.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比较两首元曲的区别以及提高鉴赏古典诗文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朗读法,讲授法;学法:讨论法朗读法 在朗读中领会元曲的音乐美,在讲授中体会意境与画面相融合的古典诗词的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背一背。 2.出示天净沙秋,初次认识和元曲的特殊形式。 (1)介绍(出

3、示白朴生平介绍):白朴,元代山西人,长大后生活在山东。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出示课件)认识元曲及简单分类:我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剧曲和散曲,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天净沙秋为散曲中的“小令”。 (二)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感受诗歌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感受曲中节奏和音韵美; 2.再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朗读技巧; 3.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和划分节奏;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4.学生齐读。(目的是培养语感,让学生熟悉内容) (三)指导学

4、生结合解释初步理解诗句大意,并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小学注重积累,简单说出每句大意即可) (四)再读,体会诗歌意境,了解的内心世界: 1.引导发现:诗中写了哪几组景物?分别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认识“对比”手法)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融入了怎样的情感? 试找出体现情感变化的诗句予以说明;并说说采用的表情达意的手法。(认识“以景见情,以情入景,情景交融”手法。) 3.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中景物,体会的情感。 (五)课外延伸: 1.了解元曲之祖马致远及元曲四大家。 2.出示天净沙秋思对比学习,加深学生对元曲这一文学体裁的印象,也增加学生古诗词阅读积累。 六、

5、说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萧瑟) 对比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绚丽) 七、说作业设计: 运用今天学习的古诗方法,去读读以下诗歌,感受曲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在不断的积累) 1.小学生必备古诗词93首 散曲朝天门喇叭(明 王磐) 2.初中生必备古诗文66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2 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天净沙秋思,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下教材,这篇天净沙秋思属于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

6、容,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写景诗文,而这首元曲又属于一个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作品,是古典诗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引导学生鉴赏这篇佳作,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有着可以明显的帮助。 二、说学情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以往的学习,他们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诗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但是对于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古诗文写作手法的掌握还不到位,不能很好体会诗人情感,那么在这个过

7、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体会景物的描写,训练想象、联想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能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归属。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本曲,体会这首小令的意境,难点是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创设情境法

8、,问答法,朗读法以及小组讨论法。 首先我会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情境法,播放一段范读音频,将学生带入这首小令低沉、愁苦的氛围中,使学生对这首小令有一个初步的感情基调的把握,同时产生探究的欲望;然后通过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和泛读、精读、品读的三次朗读,剖析这首小令的意象,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我说课内容的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关于本课,我将通过五个环节,层层递进,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一)首先我会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 这个环节我会播放元曲天净沙秋思的音频,将学生带入情境,然后提问,“同学们,

9、听完这段元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基于我的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认知能力,我预设我的学生可能会说“很悲苦,凄凉,很忧伤,难过”,然后我继续设问“那么这种悲从何来,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悲伤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这个时候我会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二)其次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这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之后我会介绍诗人背景和元曲这种文体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元曲这种艺术形式 我会先给同学们介绍:“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于江浙一带为官,不久即

10、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同时通过介绍来掌握元代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这个文学常识。然后介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 介绍之后带领学生全班齐读,初步感知。 (三)古诗词的教学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在第三个环深入研读的部分我引导同学们精读品读,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同时营造出画面感。 在刚才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注意到出曲中前十八个字就涵盖的九种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同

11、时板书)。并且注意到这几种景物的修饰词,体悟这几个修饰词丰富的渲染力和准确性。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情景交融的写法,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其次,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给学生营造画面感: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自己却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12、也不知我一个异乡乡人,可以投宿何方呢?想到这,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其次在深入研读部分我会设问,“这首诗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诗句可以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适时点拨和总结:的情感可以从“断肠人在天涯”看出。因为思念家乡因而伤心欲绝,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无法归家,那种伤心、思乡的情感也就不言自明了。 (四)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第四个部分还进行了拓展延伸。 “文章不厌百回读”。在教学此曲时,我以读为切入点,泛读、精读、品读,在读的基础上讨论、感悟,深化认识挖

13、掘出审美因素。我会请学生讨论怎么读才能读的更有节奏,有感情,讨论完毕后播放音频,带领学生总结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节奏。 (五)课堂的末尾我会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我来总结的形式对本课进行小结,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令并背诵,体悟它的音乐美、绘画美等在内的综合艺术。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如现在黑板上所示,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帮助我的教学流畅的进行。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天净沙秋思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曲。此曲中诗人通过描写10种具有哀愁色彩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厌倦

14、羁旅漂泊,极度思念家乡的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由景物分析展开画面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此曲深含的主题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难点:掌握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此曲画面意境。 四、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刚由小学步入中学,他们的心智正在逐渐成熟。但是初一的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普遍较差特别是对于具有极高意境的古诗词的欣赏上,大多的学生都不能深入的去体味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的意境美,以及古诗词中隐含的的思想感情。 鉴于这一学情,对于具有极高意境的古诗词教学中主要采用渗透式教学法,即积极营造意境氛围,在意境氛围的影响下感受诗词意境美以及深刻领悟诗词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