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7827736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传说中华文明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大约相当于“五帝”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和陶器、大型的墓地、祭坛和神庙,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化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这反映( )A.五帝时期进入文明时代B.社会分工开始出现C.古代玉器制作水平先进D.传说没有史料价值2、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西周的诸侯国是周天子派遣同姓子弟、功臣、旧邦首领等诸侯到指定的地点去治理那里的人民而形成的。这反映( )A.

2、商朝仅仅只是松散的方国联盟B.西周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西周的官僚政治制度已经形成D.分封制相对于内外服制更进步3、春秋时期,“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并且设“司市”作为市场总的管理机构,“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此外,设立了“廛人”、“胥师”、“司稽”,分掌收税、监督、保卫等职责,负责维护整个市场秩序。这主要说明了春秋(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场发展和完善C.城市数量的增加D.手工业非常繁荣4、汉元帝改变了汉家“霸王道杂用”的方针,重用儒生的治国主张,如减刑减政、不与民争利等,但宽弛的政策使权贵、官吏、地主们贪残暴虐,对百姓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元帝以儒术治国的方针,为成帝、哀帝、平帝

3、相继承袭,以致政权落于外家之手。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不符合汉朝中后期的需要B.外戚、宦官专权使西汉的政局混乱C.国家大政方针影响西汉的政治局势D.西汉的治国方针应该坚持内儒外法5、唐朝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亲自到曲江池赐宴,称为“曲江宴”。有诗云:“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宴会结束后由擅长书法的人将进士姓名写在大雁塔塔壁上。有诗云:“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B.科举制促进唐诗繁荣C.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D.科举制加强君主专制6、唐朝时节度使多由武将担任,坐镇一州,从军事上节制藩镇内其他各州,其他各州被称为“支郡”。宋朝实行“罢领支郡”

4、,由中央派遣官员“权知军州事”。这一变化( )A.体现了重文轻武B.提高了文官的地位C.加强了中央集权D.使节度使退出舞台7、杭州历史悠久,北宋欧阳修美堂记称其“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亦云“杭州之外城,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繁,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由此可知,二者都认为杭州( )A.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B.城市管理混乱无序C.城市化水平全国领先D.商业繁荣人丁兴盛8、下图是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柱状图。它突出( )唐宋节妇烈女对照表A.节妇烈女数量大量增加B.程朱理学的发展和传播C.唐朝比宋朝更开放包容D.男尊女卑夫为妻纲观念9、下

5、图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这些演变( )A.体现古代集权体制的弱化B.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C.源于皇帝个人的喜好情感D.体现了制度具有传承性10、明代,江南是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地区,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几千万匹棉布。但由于区域内调剂和向福建等地输出,江南每年要从华北地区输入北花,甚至从湖广地区输入襄花。山东河南等植棉区,每年从江南输入大量棉布。据此推断,这会( )A.促进江南资本主义萌芽B.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有利于农业生产专门化D.促进长途大额贸易发展11、清朝皇帝所主“大一统”观念,改变了“中国”的疆域定位观念: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这

6、一变化反映( )A.民族观念的发展变化B.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C.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D.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12、下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此形容是指( )(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西方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A.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世界B.国家制度影响科技发展C.中国科技没有实现转型D.中国与西方科技的差异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

7、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B.说明了身份立场影响价值观C.点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D.强调了中国坚守天朝上国观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设立男女馆制度,其中女馆一般以25人或50人为1馆,以较早参加的广西、湖南太平军女战士为馆长。她们集体生活,每天平均发给一定的口粮并无偿承担各项劳动。据此可知,这项制度(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B.巩固了太平天国的统治C.提高了妇女的身份地位D.反映了太平军注重劳育15、下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局部),该图意在说明( )A.列强在华利益一致B.列强资助中国发展C.攫取路权是扩大在华利益的手段D.清

8、廷抵制外资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初年,周天子“授民授疆土”,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后来又将该制度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国内诸侯王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金字塔形的等级联系。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县,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然而,郡县制对于专制统治者个人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异姓的地方官吏多数是些见风使舵的势利之徒,他们往往在王朝危难之时为

9、自己着想,不全力去拱卫统治者濒危的社稷。“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西汉各侯国的权力较大,但经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努力,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摘编自万昌华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材料三:元代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行省制承上启下,借鉴并融入了游牧民族的一些统治方式。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广大,政务繁多,建都省以总宏纲,置行省以分庶务”。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统合了自唐末以来的中国南北分裂的格局,开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虽然后续朝代多有调整和改善,但此模式沿袭了下来,一直影响至今。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1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实行不同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原因。(3)结合材料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因为洋务运动是个双向活动,即中国学习西方,接纳西方文化,西方各国向中国传授先进技术,协助中国建立西式的工厂、学校、机关所以它的成行只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条件:西方列强的意愿。“西人所望中国者,一曰非强不可,不强则生意阻滞不行,西人于此多不便也。二曰非富不可,不富则西国之物无能买也”。因此,列强的需要毕竟与中国的国情需要“里应外合”了。摘编自高路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与偶然材料二

11、:自轮船(洋务企业的轮船)通行江海,东南舟车多已经失业。现在津通失业之民,以车为生者约一万人,以船为生者约三万人,以行店负贩为生者约二万人铁路开通之后,此项人等作何安置今之谋国者,第之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摘编自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礼部尚书奎润等奏材料三:1902年云南大理喜洲商人严子珍等成立“永昌祥”商号,并把总号设在下关。初期,他们采购茶叶,扶持下关的作坊为他们的茶叶拣选、分级。永昌祥成立后,改革制茶工艺,在茶的底部开窝,既便于干燥,也便于运输。1930年,永昌祥把在下关的作坊改为永昌祥下关茶厂。严子珍还发起创办下关电站、喜洲电站,带头捐款给抗战前线,修桥浚河,建设学

12、校、图书馆、医院。摘编自杨克成永昌祥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况奎润等认为洋务运动产生的恶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工业的作用。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把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对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皇帝的姓)改号(国家的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13、。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在布道过程中,利玛窦没有强迫本地人接受天主教,即使加入天主教的人,也并不反对他们继续按照中华传统行事,如祭祖尊孔;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祭祀祖先和孔子只属于追忆先人和缅怀哲人的仪式,与信仰不干涉。如果不增加对其他神灵的信仰、祈祷等威胁天主教信仰的内容,就算不上是违背基督教义。张永乐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之际,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三,归纳利玛窦在中国传教体现了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A对,良渚文化遗址出现了文字符号,说明文明时代已经到来。B错,材料没有体现

14、社会分工。C错,材料没有体现玉器制作水平。D错,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史料价值。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商朝和西周(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商朝地方大部分方国仍然是旧政权,中央对地方管理松散。西周实行分封制,同姓子弟、功臣、旧邦首领被分封到指定地点治理那里,因此打破商朝地方血缘关系,更加有利于控制地方,比内外服制度更进步,D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西周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排除B项;西周仍是贵族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市场管理的发展,不能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

15、误。B.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市场管理的发展,说明市场发展和完善,故B项正确。C.材料反映的是市场管理的发展,不能说明城市数量的增加,故C项错误。D.材料反映的是市场管理的发展,不能说明手工业非常繁荣,故D项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政治。材料反映了汉元帝重用儒生的治国主张,实行宽松的政策,导致权贵、官吏、地主们对百姓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最终政权落于外家之手,这说明国家大政方针影响西汉的政治局势,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汉元帝重用儒生的治国主张,实行宽松的政策,导致权贵、官吏、地主们对百姓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最终政权落于外家之手,这说明国家大政方针影响西汉的政治局势,故选C项。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和唐诗的知识点A.材料只涉及新科进士放榜,未提到科举制的完善和发展,故A选项错误;B.材料提到新科进士放榜,皇帝亲自到曲江池赐宴,称为“曲江宴”,有诗云“及第新春远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宴会结束后将进士姓名写到大雁塔上,有诗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