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378277073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1.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一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2、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3、水华:在淡水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4、赤潮:在海洋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2.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二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2、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不同、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OC)、变化原因:新陈代谢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

3、PH等影响。、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3.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三糖类化学通式:(CH2O)n(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3、多糖+脂质=糖脂多糖+蛋白质=糖蛋白4.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四生态系统的结

4、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结构有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联系叫做食物链。捕食链不包括分解者。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

5、,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5.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五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同化作用:把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自养型(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主要指绿色植物、藻类;硝化细菌等异养型(直接摄取有机物)人、动物、营寄生、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释放能量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绝大多数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厌氧型(无氧呼吸)寄生虫、乳酸菌等嫌气性细菌兼性厌氧菌(无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6.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六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

6、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

7、水。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7.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七1.类脂与脂类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

8、围小。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

9、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还原糖:指分

10、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_试剂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

11、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二苯_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亚显微结

12、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m的细微结构。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8.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八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2、同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其中自养型分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化能自养:

13、硝化细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异养型(如:动物,营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细菌);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虫、乳酸菌是厌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厌氧型(多数动物和人等)。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3、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蘑菇为异氧需氧型,菟丝子为异氧需氧型)。4、光合作用属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9.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九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

14、浓度抑制生长。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10.生物高二上册知识点复习 篇十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