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四课必背知识点-2019新人教统编版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378276757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四课必背知识点-2019新人教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四课必背知识点-2019新人教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四课必背知识点-2019新人教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四课必背知识点-2019新人教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四课必背知识点-2019新人教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四课必背知识点-2019新人教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四课必背知识点-2019新人教统编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是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为了人民,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就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怎么办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2、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必要性(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是什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原因: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措施: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3、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原因: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措施: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原因: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措施: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

4、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来源:学科网ZXXK措施: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原因: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措施: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面

5、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6、,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3、要求: 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

7、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措施:(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目标: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注意:实体经济的有关内容:地位、措施 含义: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地位: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

8、、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目标:实

9、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措施: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a.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b.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B.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

10、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C.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a.目标: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b.措施: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D.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所

11、有制基础(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所有制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按劳分配(1)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 的。(2)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

12、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按生产要素分配(1)内容:知识、技术、管理、资 本、土地、数据等。(2)意义: 实行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居民收入的来源: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5、劳动的重要性、要求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都是来自人

13、们的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

14、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消除贫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实行社会保障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

15、疾病、失业、养老、灾 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作用:(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2)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和社会保障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3、构成:来源:学科网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基本保障以外,还存在大量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如慈善活动、企业年金、住房保障、社区服务等。(1)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它通过政府、单位、个 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 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人来源时, 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来源:学科网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比较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