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原卷)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8229458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原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览收藏-关注 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 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 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 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 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 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 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考点课堂 素材精粹让学习为我们创造终生价值2016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分,共分,共 40 分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2、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A、e B、1 C、D、0 2 下列级数中,不收敛的是()。A、B、C、D、3 方程 x2-y2+z2=-1 所确定的二次曲面是()。A、椭球面 B、旋转双曲面 C、旋转抛物面 D、圆柱面 4 若函数(x)在0,1上黎曼可积,则(x)在0,1上()。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第 1 页,共 5 页A、连续 B、单调 C、可导 D、有界 5 A、0 B、1 C、2 D、3 6 二次型 x2-3xy+y2 是()。A、正定的 B、负定的 C、不定的 D、以上都不是 7 普通高中数学

3、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提出培养数学基本能力,对于用几何方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的数学基本能力有()。A、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B、空间想象、推理论证、抽象概括 C、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空间想象 D、数据处理、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8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下面的表述中不适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是()。A、发现和提出问题 B、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第 2 页,共 5 页C、规范数学书写 D、探索结论的新应用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小题

4、,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7 分,共分,共 35 分分)9 10 设球面方程为(x-1)2+(y-1)2+(z-1)2=169。求它在点(4,5,13)处的切平面方程。11 在体育活动中,甲乙两人掷一枚六面分别标有 1,2,3,4,5,6 的质地均匀的骰子。如果结果为奇数,则甲跑一圈;若结果为 1 或 2,则乙跑一圈,请回答甲跑一圈和乙跑一圈这两个事件是否独立,并说明理由。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描述“知识与技能”领域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请以“等差数列”概念为例,说明“理解”的基本含义。13 以“余弦定理”教学为例,简述数学定理教学的主要环节。三、解答题三、

5、解答题(本大题本大题 1 小题,小题,10 分分)14 四、论述题四、论述题(本大题本大题 1 小题,小题,15 分分)15“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简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教学原则的内涵(3 分);(2)实数指数幂在数学上如何引入的?(6 分)(3)在高中“实数指数幂”概念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6 分)五、案例分析题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本大题 1 小题,小题,20 分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6 案例: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第 3 页,共 5 页在等差数列的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布

6、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等差数列前 10 项和为 100,前 100项和为 10,求前 110 项的和。两位学生的解法如下:学生甲: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1 公差为 d,则 针对上述解法,一些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丙:怎么刚好有 S100+S10=-S110 呢?这是一种巧合吗?上述所得到的结论中是否隐含着一般性的规律呢?老师:同学丙所说的规律是否就是:问题:(1)请分析学生甲和学生乙解法各自的特点,并解释学生乙设 Sn=An2+Bn 的理由。(12 分)(2)请验证(*)中结论是否成立。(8 分)六、教学设计题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本大题 1 小题,小题,30 分分)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7、(实验)关于“古典概型”的教学要求是:“古典概型的教学应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实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实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古典概型,教学中不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计算上”。请完成下列任务: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第 4 页,共 5 页(1)结合上述教学要求,请设计高中“古典概型”起始课的教学目标;(6 分)(2)请设计两个符合古典概型的正例,以及两个不符合古典概型的反例,以便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12 分)(3)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分别有 1、2、3、4、5、6 个点),请用两种不同解法求出现偶数点的概率,并说明采用两种解法对帮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作用。(12 分)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