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378202694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新教材高中必修(上)第一单元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如何落实群文阅读,这是用好教材组织好教学首先要想清楚的。大单元也好,群文阅读也罢,都只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途径亦或手段。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人的观念、思想、思维、行动。【思考】1.沁园春长沙为什么会安排在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2.这样安排,与中国高考考试标准中的“一核四层四翼”关系何在?3.如何构建平台,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素养。沁园春长沙实录授课:某某时间:2019年9月1日实录:某某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我来到了教室。教室里还没

2、来学生,老师在整理教室。这是个公共的大教室,学生的椅子和备用给听课老师的凳子混在一起,摆放也不甚整齐。老师有点“席不正不坐”,室不雅不授的习惯,总是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才会写字。记得她以前和学生开玩笑说,背景不美,不能糟蹋她那么漂亮的字。我也赶紧动起手来。离上课还有四分钟,学生陆续走进教室。上课铃响了,发令的学生喊口令,学生起立。老师没有答礼,站直,微笑着,看着学生。教室很快安静下来,都站直,等待老师的动作。后进来的学生也赶紧找座位归位。待学生达到了要求,这时老师口中一声:同学们好!同时,标准90度鞠躬5 秒。学生回礼落座,上课开始!一、课前交流下面宣布班干部名单。上节课,我说过想当班长、执行班

3、长和学习委员的留下。下课后,有三位同学留下来,整理教室,擦黑板,志愿做事情。就请他们来担任班干部。我暂时介绍三位,如果还有愿意担任班干部的,下课后留下。(学生最在乎教师的公平公正。如何选拔班干部,班干部要做什么,组织好班级团队,这都是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某老师看似随意、简单的方式,却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深沉的智慧。一方面是选拔了班干部,另一方面也在告诉学生,机会要自己去争取、去抓住。还告诉学生,担任班干部是要承担和奉献的!不经意之间,这些提示和嘱咐,一并完成了。润物无声,教育贵在无痕。无痕则自然,浑然天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就如生命自然长成般顺利、深刻!)师:今天上课,班长提前来了,把黑

4、板擦得干干净净。有人会说,当个班长,不会就是擦黑板的吧?那我要告诉大家,还有比班长提前得更早来的,就是向副校长。进来以后,他把座位从前摆到后,大家进来时看到的整齐的座位,是他协助摆的。学生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来。教室里不卫生,不整齐,黑板不干净,我脑子就会短路,字也写不好。哦,学生有轻笑声。(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发现教育契机,并立即抓住,影响学生,这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育者的情怀。)师:科代表是每组的第一位同学。下课,铃声一响,最后面的同学开始,把作业本打开,往前面递,递给第一位同学。第一组的科代表,收集各组的作业后,送到我那里。(学生玩笑般的应和老师,记住了!对他们而言,这也太小儿科了,还需要

5、这样大师级的老师耳提面命?但我却知道,每一个孩子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很多时候,就是这些学习活动的细节操作,和落实这些细节的坚持度的差异。而这些学习活动细节的落实和坚持,老师的指导和有效关注是关键。)二、比赛导入师:现在,我们分组,四位一组。各组进行一场比赛:用“气”字组词。三分钟内,看哪组组词最多。两个字、三个字、前缀、后缀都可以。预备,开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夹杂着欢声笑语,每个同学都以组为单位在热烈地交流、记录。师:好!3,2,1!时间到!哪组先来?(相继举手,老师标了举手的序号。)从第一组开始,然后每组依次,前面组说过了的后面不说了。第一组 25个!有三个组同学发言完毕,后

6、面几组几乎没有补充了。老师笑着宣布,第一组第一名,第二组第二名.“我们组比他们还多两个。”有没说的组学生嘀咕着。是呀,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关键是能不能把握。势力均衡的状态下,坚持是重要的,但在刚才这种情况下,就要看谁更主动。老师笑着回应。(课堂活动的组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又要有能力干净利落地收回来。教师的课堂节奏把控能力是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老师这个看似简单、随意的课堂比赛活动,实际上透露出她对课堂驾驭的炉火纯青。她用最简洁的语言明确规则,用极具感染力的口令带动学生情绪。学生汇报环节,做了非常巧妙的安排,“前面组说过了的后面不说了”,节约了时间,突显了

7、每组孩子的讨论成果,训练了学生的专注力。尤其是学生的一句嘀咕,老师的点拨,打开了学生纵深思维的空间。小竞赛既活跃了课堂,也极好的推进了教学进程。)三、以“气”驭诗师:请打开书,沁园春?长沙,大声朗读,看透露出怎样的“气”?揣摩着读,领略诗中的气韵。学生纷纷大声朗读起来。老师走近学生,做个别的指导。师:老师给你们读一遍。师:再请大家齐读一遍。师生一起齐读。师:这样的诗,体现了怎样的“气”呢?生:霸气!师:仅仅只有霸气吗?请普通话测试员给我们范读。(我就知道,听老师的课,免不了要被她拿出来变戏法。我只好站起来给学生读了一遍。)师:读这首词的时候,一定要饱含深情,要把毛泽东主席“英雄风范”“英雄气质

8、”呈现出来。毛泽东主席是我们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有一首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就是唱的毛主席。在朗读时,我们要读出这种气势来,就会有感情之脉,也会有文脉。.文脉就是文字里跳跃的轨迹。在这样一首词里,这种大气是怎样流动的呢?让我们工整地来抄写一遍,边抄边体会文字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气”。(老师自己没有抄。记得十年前听她讲授这首词时,前面没有小比赛,而是直接读,然后抄、然后用一个词概括“气”。当时觉得特别干脆、简单、有效。我上课时还照葫芦画瓢。今天,却这样。课后,我问老师,她说,一堂课就是一篇散文,一学期课,一年的课,三年的课,就是一本书,或者一系列书。走班下的课堂开始要激活,怎样激活

9、,这就靠过程,老师智慧地引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学生不主动,随你老师怎么动,都不会达到最佳值。做一个这样的小活动目的意在激活,更在于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基本词汇的积累,还在让他们互相合作,更快融洽。而老师也在学生的交互中,能发现学生的差异。在课堂中时刻关注细节,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习惯养成不在一朝一夕,却在于,一朝一夕的积累。)四、以“脉”理诗情脉和文脉。情就是感情;文脉,就是文章思路。文脉和情脉,有的是重合的,有的是不重合的。但是重合与不重合,都是为了感情的表达。我们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得出这种“王者之气”呢?你能找出一些词或者句子来吗?我们首先一起来看词的上片。第一句,怎

10、么写的?注意,我们该怎样来欣赏一首词。先把文脉找出来,或者说把情脉找出来。读第一句:独立寒秋,立;第二句:湘江北去,去;第三句:橘子洲头。请跟着一边欣赏,一边背诵。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站立在橘子洲头。第四句:看万山红遍。还有呢?第五句至第十句: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第四句到第十句,都是看的内容。”有学生说。那我们就可以发现,赏词有步骤,先要找出脉络来。上片一共 13句。立看怅,文章的脉络出来了。写诗、写文,有文脉,就有了逻辑。五、以“视”悟诗这个文脉是粗线条的,具体怎么看的呢?请读“看万山红遍”,这是一个怎样的视角?生:平视。“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生:俯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11、,万类霜天竞自由。”生:仰视、俯视。俯仰之间,万物皆收眼底。这里给了文脉什么启示呢?看待事物要有全局观。如果你看问题只站在一个狭窄的角度来看,是看不到全局的。比如小孩子说,这里不好玩,可能是没有好吃的。这里不好玩,可能是没有好的玩伴。这里好好玩,因为老师对我很好。至少你要选择三种角度来看,你就能看得比较全面了。一个老师到底好不好?不是因其一句话好就好,也不因其一句话不好就不好。而是要仔细观察,去认真体会,然后还要走近他,细细地瞧一瞧他。这样高低俯仰,就会多一些理解。有同学写作文:老师,我没东西写!为什么?是因为你眼睛只看了那一点,没有侧着看,没有反过来看,上看看,下翻翻,左瞧瞧,右瞧瞧,“横看

12、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然后每个角度写两句,不就出来了吗?写文章就是这么写的。仰视、俯视、平视,这是全面看待事物的方法。呈现出的是他的眼界,他的格局。站在山脚下看山顶上的人,和站在山顶上看山脚下的人,是一样大小的。但是想想看,同样是看对方很渺小,所看到的真的相同吗?所以,可爱的,走出我们固有的那个圈,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毛泽东写这首词,也是要告诉我们大家,要当“英雄”,你就要有“英雄气质”,要想当班长,你就要有班长的姿态,班长的胸怀,班长的格局,班长的情怀,班长的担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为什么会这样发问呢?1925 年,毛泽东从北京回湖南,到浏阳,到各地作社会调查,看

13、到汹涌澎湃的大势。同时,陈独秀的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认为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不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革命出现了很大的方向问题。于是毛泽东站在这个地方,看到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底应该由谁来领导革命,才能走向成功呢?他发问的背景就在这里!六、以“文”解诗下片用了几个什么字?第一个字,携。携来百侣曾游。因为他在橘子洲头,在岳麓书院,在爱晚亭,在一师读书的时候,与一帮朋友如萧子升、蔡和森等人,议论天下,青春意气。“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他们在那个时候,就编了湘江评论等,让当时的人们都觉得他们真的是很不错。包括他们的老师,在读到毛泽东的文章的时候,评价说“这将是中国的脊梁”。“恰

14、同学少年。”有一部电视剧,名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们那个时候,年轻,有热血,到处活动。还在做学生的时候,就给农民办夜校,召集农民来上课,不收费,只要来听课就行。当时的他们,跟你们的年龄没差多少。“粪土当年万户侯。”红楼梦里的护官符也有个比喻,“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遇飞舟。”是不是回答了“谁主沉浮”?他写这首词,就是要号召当时湖南的有志青年,团结到他们的周围来,来主沉浮!谁主沉浮?就是我们!就是人民!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后来,通过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为之前的问“谁主沉浮”给出了肯定地回答。还记得1936年写下的沁园春雪吗?最后三句

15、是什么?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今朝的谁?看广大的人民,无产阶级群众。我们数一下,上下片各有多少句?生:上片13句,下片12句。这里有一个常识。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词牌有几种格式,一种是正牌,就是正调,上片13句,下片12句。但也有变调,上片13句,下片13句。我们这首词,可以是正调,也可以是变调,看,若将“携来百侣曾游”变成“携来百侣,曾游”。这样就是13句了。七、组诗读人毛主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势呢?我们来看看他小时候的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树荫底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一个人的担当、抱负,是从小就有的。你们拥有了非常优秀的基因。请问:你们的儿女们会有这么优秀的基因吗?那就要看你是不是优秀了!毛泽东想出来读书,他爸爸不同意,他妈妈支持他。他怎么办?他改了一首一位乡村老人写的诗,送给他的父亲: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生齐读。毛泽东的这种气概,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又将是怎样呈现的呢?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刺勇追穷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