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378162665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_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瞻远瞩,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从此,中华儿女有了共同的追求,56个民族有了共同的梦想,13亿中国人戮力同心、砥砺前行,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而民族团结则是成就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中国的大好局面是某些人不想看到的,他们见不得我们好,妄想搞乱中国,打碎我们的梦,把已经推翻的大山重新压回到我们头上,妄想把我们踩在脚下、像百年前那般继续欺压奴役我们,而破坏民族团结,就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之一。民族地区高校师生尤其要对

2、此有清醒认识。 民族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地位举足轻重。从国际上来看,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的各种冲突,绝大多数都是民族宗教冲突,或是以民族宗教为旗号的冲突。从国内来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在20_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容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3、。20_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要深刻认识“多元一体”的民族国情,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集中概括为九坚持,即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

4、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九个坚持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

5、中建立和发展完善起来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创的,适合中国的正确道路。作为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认真领会,并在三全育人的工作实践中融会贯通,指导工作。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交往

6、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要正确理解和解读国家政策,不要被蓄意破坏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敌对势力蛊惑。要深刻认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正确宣传、严格执行、努力推动的自觉性。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上来。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工作的党员干部,要让民族工作意识深深扎根于内心,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国家政治安全防范意识,做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为培养社会主义

7、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2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

8、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学习教育,深

9、入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

10、祖国繁荣发展,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3 按照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有关安排,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精神洗礼,对党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个人认为,只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进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才是践行“两个维护”在民族工

11、作方面的具体体现,才是对学校安全稳定的最大贡献。 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身份意识,没有共同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就会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一个深刻教训。党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

12、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作为一所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师生占全校师生总数三分之一的高校,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学校事业处于历史发展上的最好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更加需要各族师生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向着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不断前进。 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20_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

13、之魂。”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多元”指的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56个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元性;“一体”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离不开一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意识

14、,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繁荣、进步。 三、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识、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氛围。一是学深悟透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学习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摆在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扎实组织开展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

15、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全覆盖式学习,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强全校师生对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培训、教育、践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工

16、作学习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全民共同使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会严重影响不同民族区域,不同语言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时间长了还会淡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割裂各民族之间的纽带。 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工作人员,我一定坚定不移的拥护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讲话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培养成有理想,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的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加强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