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7815393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 第一部分 绿色低碳背景与政策导向2第二部分 大型公建能耗现状分析5第三部分 碳足迹评估方法与标准7第四部分 绿色低碳改造目标设定9第五部分 建筑围护结构优化策略12第六部分 能源系统集成与创新技术14第七部分 绿色建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16第八部分 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节水措施19第九部分 绿色交通与场地环境设计21第十部分 改造效果监测与评价体系23第一部分 绿色低碳背景与政策导向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绿色低碳背景与政策导向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大型公共建筑作为城市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其绿色低碳改造

2、对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一、绿色低碳背景近年来,地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过度依赖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各国承诺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的2,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在此背景下,建筑物领域的节能减排成为了全球共识。在中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不容忽视。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镇公共建筑面积超过60亿平方米,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约占建筑领域总

3、能耗的20%30%。为降低碳排放、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环境质量,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低碳转型,强调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绿色理念和方法。二、政策导向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标准:1. 发展规划与战略指导自“十一五”以来,中国政府将绿色建筑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例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面积显著增加;而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更是强调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建筑用能结构优化调整。2. 法规制度保障为了规范绿色建筑市场,中国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评

4、价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新建及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低碳设计、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审批、监管和验收,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执行。3. 政策激励措施政府采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多种形式鼓励绿色低碳改造项目。例如,关于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取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或贷款利率优惠;同时,在土地出让、立项审批等方面优先支持绿色建筑项目。4. 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政策导向还注重引导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包括加大对绿色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科研投入,以及推进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和产品

5、的市场化进程,如绿色建材政府采购、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评选等。综上所述,面对绿色低碳的时代潮流,中国政府已明确了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的政策导向,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这对于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大型公共建筑能够成功完成绿色低碳改造,成为助力我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亮丽名片。第二部分 大型公建能耗现状分析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大型公建能耗现状分析大型公共建筑(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LSPBs)作为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有显著比例。根据中国住房

6、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大型公共建筑面积超过60亿平方米,其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比例接近30%。这一现状凸显出对大型公建进行绿色低碳改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大型公建的能耗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能耗高:由于大型公建通常功能复杂、规模庞大、使用人群众多,导致其运行过程中各类能源消耗较高。例如,空调制冷、照明、电梯、办公设备等系统的耗能较大,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及季节变换,能耗波动明显。2. 能效水平参差不齐:从全国范围内看,大型公建的能效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些老旧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电气设施等陈旧落后,导致能源浪费严重;而新建或经过节能改造的大型公建,其能效水平普

7、遍优于老旧建筑,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3. 冷热负荷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型公建尤其是商业办公楼、商场、酒店等场所,夏季制冷需求旺盛,冬季供暖也必不可少,导致冷热负荷成为其主要能耗来源。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大型公建总能耗的40%-60%,是亟待优化的关键环节。4. 照明能耗不容忽视:大型公建内往往设有大量照明设备,特别是在购物中心、展览馆等场所,24小时持续开放的照明系统能耗巨大。近年来虽然LED照明技术广泛应用,但总体来看,照明能耗在大型公建总能耗中占比仍高达15%-20%左右。5. 设施设备管理不到位:部分大型公建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统,无法实时监控各设备能耗情况,难

8、以做到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能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综上所述,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现状表现为综合能耗高、能效水平参差不齐、冷热负荷及照明能耗为主要能耗源等问题,这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挑战,也为未来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提供了明确方向和着力点。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工程对于降低大型公建能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从政策引导、技术研发、设计优化、运营管理等多个层面出发,全面提升大型公建的能源效率和绿色性能。第三部分 碳足迹评估方法与标准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中的碳足迹评估方法与标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降低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碳足迹是指一个组织、产品或活动在其生命周期内直

9、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进行量化。一、评估方法1. 生命周期评估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生命周期评估是一种全面考量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的方法,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施工安装、运行使用、维护更新直至拆除废弃等各阶段的碳排放。通过对每个阶段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详细核算,可以精确分析出大型公共建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及减排潜力。例如,在建筑材料方面,需考虑石灰石开采与混凝土生产的碳排放;在运行阶段,则需关注暖通空调系统、照明设备以及各类机电设备的能耗与对应的碳排放。2. 基准线比较法基准线比较法是在改造前后的对比基础

10、上计算碳减排效果。首先,对原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调查与核算,然后根据绿色低碳改造设计方案预测改造后的碳排放情况,并计算出减少的碳足迹。3. 认证体系与指南国际上已有的多个认证体系提供了详细的碳足迹评估方法与标准,如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以及中国的绿建三星评价体系等。这些认证体系规定了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效率到运营维护等多个层面的碳足迹

11、计算规则与减碳目标。二、评估标准1. 国际标准ISO 14064系列标准为碳足迹评估提供了国际通用的技术规范,包括范围定义、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验证与审核等方面的要求。2. 国家和地区标准各国和地区也制定了相应的碳足迹评估标准,如欧盟的PAS 2050、中国的GB/T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1-801-2019等。这些标准具体规定了适用于本国或地区的碳足迹核算原则、方法学与技术参数。3. 行业标准与导则此外,一些行业组织也发布了针对特定领域的碳足迹评估导则,如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LEED BD+C v4 中的“能源与

12、大气”、“材料与资源”等相关条款,以及我国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的“节能减排”相关指标。总之,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的碳足迹评估需要综合运用生命周期评估法、基准线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并参照国际与国内相关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指导并推动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与发展。第四部分 绿色低碳改造目标设定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的目标设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旨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同时提高建筑环境质量和运行效率。具体而言,这一目标设定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能耗与碳排放削减1. 目标量化:基于我国“双碳”战略(

13、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需设定明确的节能减排指标,如单位面积能耗下降比例、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值等。例如,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的规定,改造后的建筑能耗应较改造前降低20%-30%。2. 技术路径选择:通过引入高效能源设备、优化空调通风系统、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照明能效等方式,有效控制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二、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友好1. 雨水收集与利用:针对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改造工程可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并将其用于绿化灌溉、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系统的依赖。2. 废弃物减量及资源化

14、:倡导绿色施工理念,通过合理选材、采用可再生建材、实施建筑废弃物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降低建筑垃圾产生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三、室内环境质量提升1. 健康舒适性:绿色低碳改造工程应关注建筑使用者健康与舒适性需求,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达标。如执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等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甲醛、TVOC等有害物质释放限量,保障人体健康。2. 生态景观营造:结合绿色屋顶、生态墙面、立体绿化等技术手段,改善建筑物周围微气候,营造宜人的室内外环境。四、智慧运维管理1. 智慧化监测与控制系统:集成各类传感器、智能终端设备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监控建筑能耗、水

15、质、温湿度等参数,为绿色运维决策提供依据。2. 运维绩效评价:建立完善的绿色低碳建筑运维管理体系,定期开展节能效果评估和碳排放核查,确保改造目标得以持续有效落实。综上所述,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的目标设定需要兼顾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福祉等多个层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技术创新与应用、精细高效的运维管理,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五部分 建筑围护结构优化策略在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工程中,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化策略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建筑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物能耗控制的关键环节,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能源消耗、室内环境质量和碳排放水平。因此,实施围护结构的绿色低碳改造是实现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一、保温隔热材料升级针对建筑围护结构,首先应重点考虑的是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通过选用高效节能的保温隔热材料,如聚氨酯、岩棉、真空绝热板等新型材料,可以显著降低冷热桥效应,有效减少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能量损失。据研究表明,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后,大型公共建筑的年均能耗可降低15%至30%。二、外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