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共十一大题54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378132403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共十一大题54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共十一大题54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共十一大题54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共十一大题54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共十一大题54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共十一大题54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共十一大题54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媚笔泉记姚鼐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

2、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幕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附】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

3、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B.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C.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D.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西循崖可二里”与“明

4、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可”字含义不同。B.“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与“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字含义相同。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D.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类似的词有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桐城西北连绵的山峦,山崖忽合,地势险峭,难以行走,接着点出“曲流”,表现了山水的态势,悄然引出后文要写的媚笔泉。B.第二段“积雨始霁”等五句写的是龙溪十余里间的景色,正值阳春三月,花草树木映着阳光,溪水潺潺在山间流淌,声色俱佳,令人神往。C.文章写左

5、学冲筑室未成时就邀客宴饮,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而这种雅兴乃因媚笔泉而生,这增强了媚笔泉引人入胜的魅力。D.登泰山记写日出:太阳纯红如丹砂,下面有红光荡漾,托其冉冉上升。富有动感,如在目前。寥寥数语,就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势磅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5.简要分析姚鼐游媚笔泉记所表达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

6、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

7、,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登泰山记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

8、其巅。D.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C.乾隆,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

9、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

10、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11、,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圈。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注释】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樗蒱(ch p):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蒱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偻:脊背弯曲

12、的样子。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B.复循西谷循:顺着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稍微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模糊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而雪与人膝齐B.余始循以入千呼万唤始出来C.其级七千有余亭西有岱祠D.是日观道中石刻自言本是京城女12.这篇文章中,“苍山负雪,明灿天南”精炼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登上泰山所看到的景象,请从“负”和“烛”中任选一字,分析其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13.阅读本文第三段,回答问题。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在日观亭所观日出的景象。请依据文本,完成以下表格。时间的词语表现景

13、象的语句概括景象特点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风雪扑面,云雾弥漫稍见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须臾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回视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红或白,像佝偻的背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中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清】姚鼐登泰山记)材料二:是日也,天朗气清,金风载爽,坐玉皇之顶,抚没字之碑,则见联络岳顶,黄河控秦吴之胜,昆仑壮夷夏之观,廓如也。既而日忽忽其将暮景翳翳以偕入百灵万籁之嘘作焉旦复蹑日观峰,则见黑云驱而上浮,黄云拥而下升,朦胧晻霭之间,忽有一点若朱丹、若火

15、焰,破重雾而耀红光,奇观也。须臾而半出云间,则天明景藏。噫!予南人获游上国最晚,信宿,尽得天地古今之胜,岂非遇与?刺史曰:“九日登泰山,阅诸编帙未之前睹也,可以无纪乎?”遂记之。(节选自【明】黄鳌重九日登岱记)14.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既而日忽忽A其将B暮C景翳翳D以偕E入F百灵万籁之G嘘作焉H旦复蹑日观峰15.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师,古代指国家都城,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中的“帝京”也是此意。B.子颖,在文中是朱孝纯的字,在古代“字”常用来平辈互称,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C.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月相来确定日期,每月初一为“朔”。D.胜,在这里指美景,与岳阳楼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