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调查报告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378129428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脱贫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脱贫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脱贫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脱贫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调查报告(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脱贫调查报告 大乌江镇是于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建镇,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几年来,省、市、县加大对大乌江镇扶贫工作力度,并提出20xx年实现脱贫目标。结合这一目标的提出,我们对该镇的贫困现状进展调查后认为,虽然扶贫工作取得了肯定的成效,农夫收入有所增加,但贫困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观,仍存在诸多问题,扶贫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一、现状 大乌江镇现辖有9个村9319户35276人,全镇共有耕地面积 38400亩,其中田21555亩,且有15%是望天水田。尽管省道204线贯穿全镇,但所辖九个村分布散,且大多处于乌江峡谷两岸,交通非常不便,生产条件较差。有80%的农夫经济来源

2、主要靠种植烤烟,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烤烟生产面积逐年削减,经济“支柱”的地位逐年减弱。长期以来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落后,农夫生活水平较低。尽管省、市、县各级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目前全镇的贫困面依旧较大,贫困户依旧较多。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经为期3个月的不完全统计调查显示,全镇有缺粮户近800户,其中缺粮3个月的187户,缺粮5个月的有569户,还有近5000人未越温。 二、存在的问题 为尽快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到达共同富有,几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大对大乌江镇的扶贫工作力度,做到工程、资金向该地倾斜,并提出了20xx年实现脱贫的目标,经过调查发觉,大乌江镇农村

3、、农夫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依旧较为严峻。 1、根本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由于乌江从镇内穿过,镇内地形简单,多以山地为主,全镇60 %以上的耕地属30度以上的坡耕地,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到20xx年仍有近3000人需解决饮水困难,有15%的农田完全属望天水田因无水源而无法实现引水浇灌,使这局部农田收入处于“听天由命”境地,农夫收入无保障,加之农户许多住在乌江峡谷两岸,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 2、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全镇9个村中,有4个一类贫困村1153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2.67%,其余5个村全部为二类贫困,贫困人口多。加之大局部贫困农夫文化素养低,种养观念陈旧,思想落后,市场意识

4、不强,承受新技术、新方法的力量差,长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业有所进展但没有规模,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农夫收入增长缓慢,增收脱贫难度大。 3、科技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问题非常突出。尽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传统观念及外出打工早日挣钱这一眼前利益的诱惑等困素的影响,不愿送子女上学和子女不愿上学的现象大量存在,许多农村家庭的子女初中未毕业(甚至是小学)就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青壮年文盲、特殊是半文盲存在。又由于贫困农夫群众文化素养不高,不把握根本的职业技能,外出务工适应力量差,导致收入增长缓慢,并形成恶性循环。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全镇农村卫生业务人员素养不高,有较大局部是半路出家或无牌无照经

5、营,在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等方面不能真正保证农夫看病问题,农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 4、扶贫工程针对性强,效果显著,但对生产条件改善明显缺乏。几年来,省、市、县累计在大乌江镇落实扶贫资金近千万元,实施人畜分居、易地扶贫搬迁等形象扶贫工程,工程掩盖大乌江镇9个村。从实施结果看,工程的针对性强,扶持效果突出,符合民心民意。但调查中也发觉,虽然改善了居住环境,但存在轻生产条件改善。如在关塘村龙坪和远光村红年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户均投入8000多元修建了90多平方米的新居,搬迁后虽然改善了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但没有致富门路,搬出却未能进展,所到之家依旧一贫如洗,对产业进展既无概念,

6、也无思路,生存进展前景堪忧。 5、急功近利现象使扶贫工作走入误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也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但摆脱贫困是一个持续、简单和艰难的过程,上级要求大乌江镇20xx年实现脱贫目标,依据大乌江镇目前的现状,只能说是一种美妙的愿望。结合大乌江镇的现状,假如盲目提出脱贫,贫困乡镇、贫困村将被销号,则形成一种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短期化扶贫行为,将使贫困农夫丢失获得持续帮扶的时机和稳定脱贫的力量。从目前大乌江镇的整体状况看,贫困村的根本生产生活条件没有质的转变,农户不具有稳定的脱贫致富的路子,离真正意义上的摆脱贫困还有很大距离。 三、几点建议 要解决贫困是一项长期、艰

7、难、繁杂的系统工程。结合大乌江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大乌江镇脱贫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现状,结合实际开展好扶贫工作,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应当说造成大乌江镇贫困的主要缘由是生存环境,连续贫困的主要缘由是思想观念。从大乌江镇的状况看,一方面,由于镇域经济进展存在着城镇化水平低、农业比重大(20xx年占62.97%)、集聚效应差、主导产业不明显等诸多因素,因此,根本出路在于解决镇域经济的全面进展。另一方面,贫困群众思想精神上的贫困相比物质贫困是更长期、更顽固,从而也是更难以铲除的痼疾,在精神扶贫上也要下大力气,在更新观念,铲除陋俗,唤醒自主、自力、自强意识上加大工

8、作力度。 2、处理好根底设施建立和产业扶贫的关系。近年来,国家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的相关政策和投资许多,而且中西部贫困地区是这些政策和投资的受益主体。县、镇两级应抢抓这一机遇,加强根底设施建立工程,将扶贫、农业、生态、水利、社会事业等各类建立资金在规划上进展连接,在工程上进展整合,做到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突出重点、集中投入,解决好大乌江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的长期性问题。在实施扶贫开发工程中,集中改善重点贫困村的道路、通讯、播送电视、人畜饮水、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条件,提高贫困村的根底设施水平和自我进展力量,解决制约经济进展的“瓶颈”问题。 3、抓好种养业扶贫开发工程。种植业坚持“为养而种,

9、为卖而种,为加工转化而种”的思想,结合大乌江镇的地理特点,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进展优质专用无公害产品;调整养殖畜种构造,转变经营方式,提质提效进展生态畜牧业,大力进展养猪、养牛和家禽,增加农户收入;进展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企业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培育以农畜产品贩销为主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搞活农畜产品流通,提高农户收益水平;结合科技扶贫建立,以促进种草养畜、脱毒马铃薯以及特色产业进展为切入点,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以农业适用技术推广为突破口,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大力开展扶贫示范基地建立,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推广一项技术,进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富有

10、一方百姓”的科技扶贫之路,提高科技奉献率,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资金治理。大乌江镇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历史欠帐严峻,特殊是资金严峻短缺,很多进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效益突出的工程进展缓慢,急需资金支持。目前,培植大乌江泡辣椒、进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资金无来源。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教育卫生等根底设施建立资金缺口仍很大。需要争取资金加大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尽早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时要加强资金工程治理。在政策范围内制定保障扶贫开发工程实施的配套政策,对用于贫困村及贫困户的资金,制定相应措施予以落实,最大限度保证扶贫开发工程所需资金。 5、加大对农夫进展文化教育、科技培训力度。在进展扶贫工

11、程落实中,根据工程建立要求,有组织、有规划地培训镇、村干部和农户,做到干什么、教什么、会什么,在集中扶贫时期内,把村级干部和贫困户至少培训一遍。帮忙农夫调整经济构造,进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种养业。针对各村的详细状况,把扶贫开发由单纯补帖的输血型向扶持进展产业化经营的造血型转变,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以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努力增加贫困农夫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真正实现早日脱贫目标。 脱贫调查报告2 为了精确了解和把握全县劳务输转及劳务收入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近期我县劳务办组织工作人员选择县域内位于南、中、北不同区域的好、中、差6

12、个乡镇进展调查,整个调查实行入户走访、电话访问、召开村级座谈会和社会观看等定量、定性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生产企业、主要行业进展访谈,从而获得行业相关市场的一手信息资料,并综合县统计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县工商局、县商务局、县农牧局、县工信局和各行业协会等部门公布的统计信息和数据以及本单位对城乡充裕劳动力年鉴数据等资料,在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下,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劳务输转进展状况,真实精确地反映了我县劳务产业进展现状和将来进展趋势,为省市县政府决策供应重要的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劳务输转根本状况 渭源县是黄河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

13、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夫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马铃薯种薯、中医药、畜草、生态文化旅游是全县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县总面积20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农村充裕劳动力7.61万人。据20xx年调整后贫困人口统计,全县共有贫困对象17313户75425人。到20xx年年初完成削减贫困人口6237户27200人。20xx年我县共计完成城乡劳动力输转7.0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输转16442人,占贫困人口的21.8%。 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富民产业收入达

14、4738元,占比为82.1%,其中:马铃薯种薯产业589元,占10.2%;中医药产业1518元,占26.3%;草牧业733元,占12.7%;劳务收入1734元,占30.1%;蔬菜、粮食等其他164元,占2.84%。为供应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渠道,全县强力推动工业集中区建立,累计投资2.6亿元建立了工业集中区根底设施,引进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等58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达26.4亿元,带动进展小微企业458家、工业企业148家,供应1万余个各类就业务工岗位。另外,全县已进展产业专业村208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49个,实现了全县109个重点贫困村1.73万户贫困户村有主导产业

15、、户有增收工程全掩盖,全部贫困户参加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为群众创业万众创新供应了大量机遇。 (一)调查6个乡镇劳务输转状况 通过对田家河乡、会川镇、祁家庙乡、清源镇、莲峰镇和庆坪乡等6个乡镇的6个村100户(其中贫困户50户)农户进展入户走访调查,共计输转劳动力80人(其中贫困户46户)。(其中:省外输转51人,主要分布为:新疆10人、江苏6人、安徽9人、山东4人、内蒙古7人、广东3人、河北2人、浙江4人、其他地方6人,就地转移29人)。主要从事:家政餐饮效劳9人、电子加工制造13人、电商物流运输9人、建筑工30人、农业产业19人。务工人员占总户数100户的80%,户均0.8人。输转人员中,男性68人,占输转人数68%,女性32人,占输转人数32%。 依据上述6村调查结果,我们发觉当前未到达户均1个务工人员的目标,只占到务工人数的75%,贫困户占到务工人数的92%,根本与目标接近。 (二)全县各乡镇摸底调查上报状况 依据全县16个乡镇劳务输转摸底调查上报显示,截止20xx年3月15日全县共输转2.21万人(其中组织输出1.48万人,占总输转劳动力66.5%,自谋就近就地转移0.73万人,占总输转劳动力33.5%),实现劳务收入805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输转3325人,有7759人还需进一步输转。外出务工人员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