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812547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0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 )类型特点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

2、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 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 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 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 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

3、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知当时士阶层把入仕、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士的种类划分,没有涉及各国诸侯对士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的崛起,未涉及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2. 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霸李寿所杀。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于都亭前手刃仇敌。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 )A. 两汉尚

4、武的社会风气B. 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C. 儒学影响立法观念D. 官员法律意识淡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两汉时期重视法律建设,已能认识到血亲复仇对于国家的消极影响,故而立法厉行禁止,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义即为两汉法律之重要价值之一,其法律价值存在内在冲突,B项正确;仅凭复仇不能代表尚武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儒学影响的是司法实践而非立法观念,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3. 下表是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的相关数据(实际操作上

5、“官员荫客以千记”)。这一实际操作情况导致( )官员等级占田限制荫食客(官员的下人)荫佃客(给官员耕地的百姓)1品5000亩3个50户2品4500亩3个50户3品4000亩3个10户4品3500亩3个7户5品3000亩3个6户6品2500亩3个3户7品2000亩2个2户8品1500亩2个1户9品1000亩1个1户A. 门阀士族崛起B. 土地兼并严重C. 中央集权削弱D. 庄园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西晋(中国)。材料中的法令针对不同官员的等级,规定了其占田、荫食客与荫佃客的数量,但实际操作起来“官员荫客以千记”,这必然会导致

6、政府控制的纳税人口的减少,从而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C项正确;门阀士族崛起于东汉时期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土地兼并严重,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这时期土地兼并的情况,排除B项;占田荫客制下官员可以隐匿大量人口作为自己的佃农,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庄园经济的发展,但这并非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4.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 充实了关中的粮食供应B. 启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 完

7、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 推动了政治重心的东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该公共工程指的是隋代的大运河,它的修建连接了河洛和江淮地区,使得南北之间的交通和经济交流得以加强,充实了关中的粮食供应,A项正确;江南地区开发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大运河的开凿推动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排除C项;当时的政治重心仍在关中,排除D项。故选A项。5.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是元代官方对于造成辽金灭亡文化原因的主流论断,出自元史张德辉传中元世祖忽必烈和张德辉的一段对话。

8、这一论断( )A. 体现了对汉文化的正确反思B. 认清了佛儒两教的消极影响C. 指出了辽金两朝败亡的根源D. 埋下了元朝快速灭亡的伏笔【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元代(中国)。材料表明,元代官方主流思想认为辽金亡于崇佛尊儒、汉文化盛行,鉴于此,元代统治者始终不愿意放弃蒙古人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保留了太多蒙古人的旧习俗和传统,科举制度也一度中断,且实行四等人制,激化了民族、阶级矛盾,最终走向灭亡,D项正确;材料能够体现“反思”,但无法说明“正确反思”,排除A项;材料批判了佛儒两教的消极影响,但“认清了”的说法绝对

9、,排除B项;辽金两朝并非亡于汉文化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6. 太平军所到之处,常在旷地搭高台,然后鸣锣传集军民听“讲道理”。“讲道理”一般会从太平军的纪律、民情、军情等方面入手,讲解各项政策与拜上帝教思想。这一活动( )A. 意在宣传宗教思想B. 是对基层民主的探索C. 丰富了乡约的内容D. 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在其控制区域内,通过“讲道理”活动,传播太平天国的思想、政策,有利于民众对其政权的认可,从而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太平天

10、国的“讲道理”并不局限于宣传宗教思想排除A项;“讲道理”属于社会教化,为其农民运动服务,而非基层民主探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乡约信息,无法体现乡约内容的丰富,排除C项。故选D项。7. 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此举( )A. 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B. 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C. 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D. 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

1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清廷根据学生不同的学堂学历授予与科举相似的身份,以此减轻备考科举生员对改革的阻挠,故有利于减轻新政教育改革的阻力,D项正确;根据各学堂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出身,不属于科举制的内容,反而会对传统科举制造成冲击,排除A项;清末新政中,废除了科举制,推行新式教育,使得新式学堂得到了迅速发展,排除B项;立宪党人大多支持教育改革、主张废除科举,无需争取其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8.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提出,共产党应将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名册交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党员在国民党的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这表明

12、( )A. 国民党左派力量增强B.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C. 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D. 国民党实行“清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26年(中国)。根据材料国民党要求掌握加入国民党的名册,控制其在国民党的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比例,并结合1926年蒋介石制造整理党务案事件的背景可知,国民党右派势力崛起,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严重分化,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分化,而不是国民党左派力量的增加,排除A项;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排除B项;1927年4月国民党实行“清党”,排除D

13、项。故选C项。9.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打击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腐败现象,安排曾经的“青帮大亨”黄金荣打扫上海街头(如下图),为改善上海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做贡献。此举旨在( )A. 为剿匪镇反塑造典型B. 展示形象树立威信C. 坚守不劳动者不得食D.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诸多威胁,在此背景下,通过塑造黄金荣这一改造典型,来树立威信,旨在巩固新生人民政权,D项正确;“塑造典型”“树立威信”属于对

14、材料的表面解读排除A、B两项;材料中未涉及劳动产品分配原则,而是侧重对旧社会腐败人物的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10. 下表所示为20042006年国企、民企和外企单位的缴税贡献率(企业占用的单位资产所作出的税收产出或税收贡献)。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年度平均200432%4.07%2.71%3.33%20053.48%441%2.82%3.57%20063.65%4.61%3.06%3.77%A. 国企的纳税金额低于民企B. 外资企业户数较少盈利较弱C. 改革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D.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彻底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15、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042006年民企缴税贡献率最高,且国企、民企、外企纳税贡献率都稳步增长,这表明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C项正确;税收贡献率是指企业占用的单位资产所作出的税收产出或税收贡献,国企缴税贡献率低于民企是基于其占用的资产过大,不等同于国有企业的纳税金额绝对值低于民企,排除A项;外资企业缴税贡献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其税收存在优惠政策,“户数较少盈利较弱”是其纳税金额低的原因,而非缴税贡献率较低的原因,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所有制结构并未发生彻底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11. 古印度梨俱吠陀描述:“我是一个诗人,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牛,不限一地食物。”这说明当时印度( )A. 不同种姓社会等级固定B. 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C. 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D. 女性家庭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