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812544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2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上高三期末联考试卷生物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胰岛素是常见的蛋白质类激素,由

2、胰岛素原加工形成的两条肽链构成,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连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因为氨基酸和蛋白质均含有S元素B. 高温能破坏氨基酸之间的肽键从而使胰岛素失活变性C. 可用3H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D. 斐林试剂在5065C条件下能与二硫键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是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2

3、、高温使胰岛素失活是因为破坏了空间结构,肽键的断裂需要相关酶的参与。【详解】A、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因为多数蛋白质含有S元素,但只有少数氨基酸含有S元素,A错误;B、某些理化因素,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胰岛素变性失活,B错误;C、氨基酸都含有H元素,可用3H标记某种氨基酸来追踪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过程,C正确;D、斐林试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不能与二硫键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故选C。2. 如图显示了细胞中多种具膜结构之间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分泌功能较强的细胞中结构P和Q的数量较少B. 结构P为内质网,是细胞内具单层膜的网状结构C. 结构Q的膜表面可以附着一定

4、量的核糖体D. 鸡成熟红细胞中不含图中除细胞膜外的所有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P是内质网,Q是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离不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器的参与,该过程说明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互相联系、协调配合。【详解】A、由分析可知:分泌功能较强的细胞中内质网(P)和高尔基体(Q)的数量较多,A错误;B、内质网为单层膜的细胞器呈网状结构,可以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同时还可以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细胞器连接,B正确、C、内质网分两类:有核糖体附着的,叫粗面内质网;不含核糖体的,叫光面内质网,C错误;D、鸡成熟的红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结构,D错误。3. 某同学利用藓类

5、叶片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藓类叶片,得到了如图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处为红色,B处绿色较失水前变浅B. B处因为失水而导致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弱C. 结果说明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对蔗糖的通透性不同D. 图中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一定都是活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具有全透过性。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

6、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详解】A、利用加有伊红的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藓类叶片,因细胞壁的通透性大于原生质层,故A处充满了红色的蔗糖溶液,B处颜色为绿色且颜色较失水前加深,A错误;B、随细胞失水增多,细胞中渗透压也随之增强,细胞吸水的能力也随之升高,B错误;C、结合A项及分析可知,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对蔗糖的通透性不同,C正确;D、因处理用的蔗糖溶液浓度未知,若浓度过高,图中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也可能因失水过多已死亡,D错误。故选C。4. 研究发现,细胞内NAD+的含量下降可导致细胞衰老,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NAD+合成的关键酶,能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来延

7、缓细胞的衰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变慢、核质比增大B. NAD+的含量下降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C. 正常细胞内的NAMPT含量比衰老细胞低D. 促进NAMPT基因的表达可延缓细胞衰老【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中的NAD+的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其含量的多少将会影响细胞的衰老,NAD+含量的增加将会减缓细胞的衰老,而NAMPT是合成NAD+的关键限速酶,故能够推导出NAMPT通过促进NAD+的合成,使其含量增加从而延缓细胞衰老。【详解】A、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变慢,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增大,A正确;B、NAD+可转化为NADH,NAD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8、,同时生成大量的ATP,因此,NAD+的含量下降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B正确;C、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NAD+合成的关键酶,衰老细胞的NAD+含量少,推测衰老细胞内的NAMPT含量较正常细胞低,C错误;D、促进NAMPT基因的表达能合成更多的NAMPT,有利于促进NAD+的合成来延缓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C。5. 如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雄性个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两条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6表示基因,P、Q表示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若PQ为非同源染色体,则1和3交换位置属于染色体变异B. 若PQ为非同源染色体,则2和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分离C. 若PQ为同源染

9、色体且为X、Y染色体,则性别的遗传与基因无关D. 若PQ为同源染色体,则5和6控制的疾病在雄性中发病率较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PQ可能为同源染色体,P、Q大小不一致,则应为X、Y染色体;也可能为非同源染色体。【详解】A、若PQ是非同源染色体,则1和3交换位置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B、若PQ是非同源染色体,则2和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分离,也可能不分离,B错误;C、若PQ为同源染色体,由于两者形态、大小不同,则它们是性染色体,性别遗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C错误;D、若PQ为同源染色体,因5和6控制的疾病显、隐性关系未知,无法判断发病率在雌

10、雄中的高低,D错误。故选A。6. 研究人员在验证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之后,进行了如下的拓展实验。下列对于该实验的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组别实验操作结果预测S型细菌的DNA直接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S型细菌+DNA酶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R型细菌混合培养S型、R型菌落S型细菌经高温处理后+R型细菌混合培养R型菌落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R型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S型菌有毒性,会使小鼠死亡。R型菌可转化为S型菌,转化因子是DNA,当DNA完整时可发生转化。【详解】A、S型细菌的DNA直接注射到小鼠体内,被小鼠分解,不能产生相应的蛋白质,小鼠不

11、死亡,A错误;B、S型细菌+DNA酶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DNA酶不能进入S型细菌起作用,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B正确;C、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R型细菌混合培养,R型细菌不会发生转化,只有R型菌落,C错误;D、S型细菌经高温处理后+R型细菌混合培养,R型菌会发生转化,形成S型和R型菌落,D错误故选B。7.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RNA上分布着许多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HCV侵入人体细胞后的遗传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正常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可能从RNA流向RNAB. HCV外壳蛋白基因和酶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C. 过程所需要酶都是由宿主细胞

12、提供的D. 过程中RNA复制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生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以+RNA为模板翻译为蛋白质过程,表示+RNA复制为-RNA,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翻译为蛋白质RNA复制酶的过程。【详解】A、正常细胞只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不能发生RNA复制,A正确;B、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酶基因的种类不同,则它们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C、过程所需的酶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过程所需的酶是由病毒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酶催化的,C错误;D、过程是RNA复制,RNA复制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生成,连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子链,D正确。故选

13、C。8. 水稻的核基因M编码的蛋白质与耐寒性有关,在基因M中插入一小段外来的DNA序列后,水稻的耐寒性增强,更适于在北方地区种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变异改变了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B. 该变异不会改变水稻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向C. 没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M的结构不会改变D. 北方种植的水稻M基因频率高于南方种植的水稻【答案】B【解析】【分析】在基因中插入某小段DNA序列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植物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该基因突变后导致植物性状出现了改变,说明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详解】A、在基因M中

14、插入一小段外来的DNA序列后,水稻的耐寒性增强,基因M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会改变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A错误;B、水稻细胞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向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M只是发生了突变,不会改变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向,B正确;C、没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也会发生自发突变,基因M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D、基因M表现为不耐寒,南方温度较高,因此南方种植的水稻M的基因频率高于北方种植的水稻,D错误。故选B。9. 在一湖泊中生活的某种鱼有深色和浅色两种体色,分别受基因A、a控制。环境变化前,浅色个体的比例是64%,深色纯合子的比例是4%,环境变化后,浅色个体的数量减少至36%。下列相关叙述

15、错误的是( )A. 环境变化前,深色个体的比例是36%,A的基因频率是20%B. 环境变化后,a的基因频率是60%,杂合子的比例是48%C. 环境变化前后该种鱼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形成了新的物种D. 若环境不发生变化,该种鱼控制体色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如下: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A、环境变化前,浅色个体(aa)占64%,则a的基因频率为80%,深色个体的比例是1-64%=36%,A的基因频率是1-80%=20%,A正确;B、环境变化后,浅色个体(aa)的比例为36%,a的基因频率是60%,A的基因频率为1-60%=40%,杂合子的比例是260%40%=48%,B正确;C、环境变化前后该种鱼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D、即使环境不发生变化,该种鱼控制体色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