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812530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原卷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下期广安二中高2021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散文须有学,就是要有学养。所谓学养,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养与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仅仅是知识储备。学养是学问和修养的综合,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好的散文,应当以知识为核心,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等,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应该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古人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蕴含着知识的光辉,令人回味无穷。中国古典散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

2、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是因为它们的作者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今天的散文创作能否承担起这一重任,同样取决于作家是否具备相应的学养。散文须有识,就是要有见识。“识”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学未必有识,但有识必先有学。学是识的前提和基础,识是学的升华和结晶。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度。唐代刘晏总结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明确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强调“士”要先培养自己的胸怀、器识,培养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从事文艺创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认为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是万

3、世永不消亡的大事。可以说,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觉承担了较为重大的社会责任,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战国策中的那些文章,讨论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纵观古代散文传统,占据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的是“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在作品中表达一种价值、一种追求,或者表达对某种价值的希冀和愿望,这不就是文学的责任吗?论语的“仁义礼智信”,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韩愈的“不平则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4、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这些都是“道”,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家有着怎样的胸襟,才有怎样的格局;有着怎样的格局,才有怎样的境界。有大胸襟者,方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有大境界。散文须有情,就是要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的散文才有温度,“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没有情感的散文是冷冰冰的,不能给人以温暖。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陈世骧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我国古人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但是很多散文实际上起到了情感教育作用。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

5、脊轩志,都是以情动人的上品。清代张潮表示:“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散文是“情感的试金石”。作者有没有情感、情怀,从他的散文中一望而知。散文必须有情,但不能过度抒情,不加节制的抒情逾越了散文的边界,必将招致读者的反感。散文须学、须识、须情,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我努力向这个标准靠拢,但深知自己学养不足、见识不深、功力不够,只能通过多读经典、不断学习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纵观当下的散文创作,这一问题也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不少散文,可以说才华有余,学识不足,没有感情。也许有的作家忙于创新,不屑于学习传统,这是很危险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曾经语重心长地说

6、过:“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看来所有的人写散文,都不得不接受中国的传统既然我们自己的散文传统这样深厚,为什么一定要拒绝接受呢?我认为二三十年来散文不发达,原因之一,可能是对于传统重视不够。”我相信,不管散文如何变化如何创新,它的这些基本价值永远不会过时,学、识、情,这个本不能丢。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之所在。广大读者之所以依然爱散文,爱的就是它所传达出的真善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摘编自徐可散文深深

7、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的散文创作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关键在于散文创作者应具备相应的学养。B. 散文创作者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高度,其思想的深度则决定着散文的厚度。C. 散文须有情,但必须有所节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都是这方面的佳构。D. 纵观古代散文传统,“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占有绝对优势,这是作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识”与“学”具有紧密的联系。这里所说的“学”即为“学养”。B. 苏轼提出“腹有诗书气自华”,隐含的意思即为多

8、读书可以丰厚自身的学养,涵养气质。C.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强调了散文社会责任。D. 结尾汪曾祺的那两句话意在强调,当时散文创作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对于传统重视不够。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B.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C. 白居易与元九书:救济人病,裨补时阙。D. 袁枚答王梦楼侍读:诗宜自出机杼,不可寄人篱下,譬作大官之家奴,不如作小邑之簿尉。二、实用类文

9、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哺乳动物很久以前就诞生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诞生的时候。哺乳动物的崛起是人类诞生的基础,人类的祖先也很强大。类人猿仅用几百万年就完成了智慧的进化。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开启了文明时代,进入了数百年前的科学时代。可以说,类人猿在几百万年前就走上了智能进化的道路,虽然几万年对人类来说非常漫长,但是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很短很快的进化了。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1.6亿年的时间里面,恐龙竟然没有进化成智慧的生命,只是一味地长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恐龙突然灭绝又是什么造成的?我们知道,任何生命的诞生,生

10、命的成长,都需要适应大自然的法则,没有任何一个生命能够对抗自然的法则,这也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吧。在恐龙时代,它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身躯,称霸地球。如果有一个物种想要统治地球,必须有一技之长,能够完全超越其他的生命。当时的恐龙重达300多吨,长达60米,这在当时的物种中是绝无仅有了,是可以完全碾压其他物种的,没有哪一个物种能够与之抗衡,自然而然的,它就成了当时的地球的主人。恐龙当然也需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则,不然的话也会被其他的生命所取代了。根据当时的情况,恐龙在进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向身体而不是向智慧进化,它们只是一味地长个子,当然这也是适应了当时的大自然的法则,那时候物种丰富,水草丰茂,只要身体足够大

11、,便能打败一切。它们认为只有强大的身躯才能统治地球,当然在那个时代它们做到了,即使恐龙的智力十分低下,但是凭借其高大的身躯,在地球上成了当之无愧的“巨人”,根本不需要向智慧方向发展。不过可悲的是,一颗小行星的撞击让恐龙的身躯从优势立马变成了劣势,从而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人类只不过诞生了几百万年,为什么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了地球的主人呢?这主要是人类选择的进化方向不同,在人类诞生之初,身体方面不仅不占任何优势,反而劣势明显。地球上面有很多生物种从外形上面讲可以完全碾压人类,因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寻找另外一种进化之路。自从人类诞生开始,就知道自己身材太过矮小,很难敌过周围的大的物种,因此

12、,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群居的生活。在群居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互的沟通,慢慢地产生了语言,慢慢地学会了制造工具。后来,人们发现一个好的工具,要比一个强大的身躯有用得多,因此,人类的进化和恐龙不同,人类选择了另外的一个方法,开始向智慧生物进化,从而放弃了向身材方面的进化。这样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人类慢慢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从古老的原始社会慢慢地过渡到了现在的科技社会。因此人类与恐龙相比,虽然最后都成了地球的主人,但是人类的身躯在恐龙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样的,恐龙的智商在人的面前也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身材高大而没有智慧的恐龙,在一场大的灾难中彻底消失了,现在人类虽然也

13、面临着这种风险,但是其智慧远远超过了恐龙,能够制造出很多先进的工具,尤其是现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完全有能力离开地球,在太空中寻找另外一个安身之地,因此即使人类遭受到了与恐龙一样大的自然灾害,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不会像恐龙一样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因为人类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飞向太空或去往地底来躲避灾难。(摘编自恐龙统治地球1.6亿年,为什么没进化出智慧?,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恐龙曾经统治地球1.6亿年,但因其违背了自然规则,导致它最终从地球上绝迹。B. 作者认为在恐龙时代,只有强大的身躯才能统治地球,所以恐龙选择向身体进化。C

14、. 人类选择了群居的生活方式,相互交流和沟通,同时产生了语言和学会制造工具。D. 和恐龙相比,人类在身躯上存在着明显劣势,但在智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一个物种身上有能够完全超越其他生命的优势,它就能够长期地统治地球。B. 地球物种丰富,水草丰茂,这是自然的优势,也成为恐龙向智慧进化的绊脚石。C.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引号表特定称谓,和第五段“巨人”用法相同。D.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有利于传播进化的科学知识,也有利于推动人类智慧化进程。6. 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的灭绝带给人类哪些启发?请根据文本加以概括。三、文学类

15、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南亚餐厅的歌手朱宏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

16、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最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东南亚”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