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七彩****3 文档编号:378082906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4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北京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北京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北京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北京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北京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北京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京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 北京昌平高三二模 语 文 2023.5 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18 分。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材料一材料一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民族村寨、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

2、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一方面,打造以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为依托的文化培训基地,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引导文化工作者、文

3、化志愿者、艺术类专业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专业人员可依托农民掌握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从作品创作、技能展演、场景构建、活动开展、研学组织、服务提升等方面,帮助农民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创新应用,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健全引进人才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和保障文化从业者、相关院校毕业生等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各地文化资源特色不同,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例如,手工艺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家等走进乡村,带动农民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

4、手段和时尚元素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品牌合作,推动手工艺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经济附加值。人文底蕴深厚的乡村,可以将更多美术、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建设中,创办特色书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文创馆等,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生态秀美的乡村,可以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旅产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取材于丛志强、赵宏伊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材料二 位于孔子出生地尼山脚下的鲁源新村,依山傍水,风景迷人。从村口拾级而上,一条青砖灰瓦、古韵悠悠的儒学美德示范街映入眼帘,两侧 30 根以书

5、卷卷轴加古琴琴弦为造型的竖柱立于街中间,似一条流动的文字长河,寓意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在街区中“儒源乡集”店铺内,可以看到很多带有儒家文化元素的弦丝画。一群村民正聚在一起,手拿弦丝忙活得热火朝天。据了解,很多村民都会利用闲暇时间来这里学习技术,技术比较娴熟的村民一天可以做 8 件左右的弦丝画,日均收入能达到 120 元,有效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在弦丝画的形式内容上,创新性地选取代表性元素,如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和金声玉振中的编钟编磬等,让文化内涵在线与面的碰撞中跃然而出。近年来,鲁源新村还深入挖掘发展现有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和田园文化,形成尼山圣境、鲁源小镇、耕读书院、

6、鲁源生态采摘园和中华蜜蜂园等主题旅游景区,打造集民宿、餐饮、娱乐、休闲、有机采摘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在不远的泗水县龙湾湖艺术小镇,当地政府建立了“乡村振兴合伙人”机制,打造了一整套从“基础合伙人”“成长合伙人”到“高级合伙人”再到“核心合伙人”的考核与晋升机制。在这样一套机制的引导下,当地先后建设了东仲都村阅湖尚儒研学基地、龙湾湖文创商业街区、龙湾书院等项目板块,逐步形成了集修学研学、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手工作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吸引艺术家、行业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等合伙人 30 余人,产业融资逾 2 亿元,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产业市场化运营。1 依托这些可观、可感受的文

7、化体验活动,游客满足了精神文化需求,居住于此的村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这里开出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致富之花。(取材于丛芳瑶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也要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B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包括物质类文化资源和非物质类文化资源。C乡村文化资源中的文物古迹、民族节庆、戏曲曲艺有凝聚人心、淳化民风的作用。D乡村文化振兴要结合农民发展需求等诸多因素,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既要加强对本土文化

8、人才的培育,也需要外来的文化从业者贡献力量。B专业人员可帮助农民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多维度、系统化的创新应用。C由于各地文化资源不同,乡村文化产业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D传统乡村可分为手工艺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和生态秀美三大类型。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鲁源新村的示范街和弦丝画都体现了儒家文化元素。B鲁源新村的主题旅游景区已经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C“乡村振兴合伙人”机制推动了龙湾湖艺术小镇市场化运营。D泗水县龙湾湖打造的旅游综合体,融入了儒家传统文化元素。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农民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乡村的振

9、兴主要取决于农民。B乡村文化振兴既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又要融合新业态新模式。C鲁源新村和龙湾湖艺术小镇的手工艺品让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D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改变了乡村淳朴的民风民俗。5昌平区十三陵镇有 38 个村庄、2 个社区,具有绝佳的地理位置,拥有皇家陵园建筑群“明十三陵”、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区,有磨盘柿、樱桃、红富士苹果等特产,还有不少民俗村和农家特色菜肴。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为十三陵乡村文化振兴建言献策,至少提三条建议。(6 分)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18 分。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

10、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谬于道而人诱其所怡也。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墟宗庙之国也。桀死于鬲山,纣悬于赤旆,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成汤鉴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州也。文王鉴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

11、王而受九牧也。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此不蔽之福也。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1】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2】。将须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

12、清明。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夫恶有蔽矣哉?(取材于荀子解蔽)注释:【1】虚壹:虚心专心。【2】作之则:作为他们的行动准则。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曲:局部 B故群臣去忠而事私 去:抛弃 C百姓怨非而不用 非:诽谤 2 D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要:关键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昔人君之蔽者 此蔽塞之祸也 B.以惑其心而乱其行升 人何以知道 C.贤良退处而隐逃 坐于室而见四海 D.将思道者 体道者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两疑则惑矣 在局部与全局两者之间拿

13、不定主意就会疑惑 B何谓衡 什么是权衡事物的标准呢 C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就会不认可道而认可违背道的东西 D疏观万物而知其情 远观一下万物就能看清它们的真相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君主或学者,都想找一条正道为自己服务,只是容易被错误的认识所蒙蔽。B夏桀、殷纣和商汤、周文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君王亲贤臣而远小人的观点。C社会治理好的关键在于当事人了解道,“解蔽”的关键自然也“在于知道”。D荀子认为解了心“蔽”,达到“大清明”的境界,就掌握了治理天下的大道。10.本文节选自荀子解蔽。所谓“解蔽”,就是“解除(人心被)蒙蔽”。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如何“解蔽”

14、。(6 分)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30 分。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1】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尊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注释:【1】谢法曹:欧阳修的朋友,当时在许州(今河南许昌)任司法参军,此地有一个西湖。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谢法曹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

15、首诗作答。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西湖”四句写西湖的春天景色,繁花似锦,春风吹来,花瓣四散。B.“遥知”两句回忆与友人共酌湖上的时光,给被贬的作者带来宽慰。C.“雪消”两句写冬雪消融,群山显翠,江边的鲜花已经盛开的情景。D.“异乡”两句写自己独处他乡,人情物态各异,只有东风是旧相识。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的前四句写景,不仅是咏叹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是以美景烘托友人的美好情谊。B.“白发题诗愁送春”一句,诗人描摹诗友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C.诗的最后四句采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春天里的不同感受,令人回味无穷。D

16、.全诗将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交织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时衬托了诗人的复杂心情。13.本首诗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 分)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1)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不亦重乎?不亦远乎?”3(2)“桑”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它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两句。(4)杜甫在客至中,表达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之意的两句是“,樽酒家贫只旧醅”。(5)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读书休息,吟咏诗文的句子是“借书满架,”。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 分)有学者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立的世界:一个是理想世界大观园,另一个是大观园之外的现实世界。(1)你认为大观园被称为理想世界的原因是什么?(4 分)(2)大观园中人物的居所与其性格特征密切关联,请从宝玉、黛玉、宝钗、李纨、探春中任选两位,写出他们在大观园居所的名称、环境特点及其与人物性格的关联。(6分)四、本大题共四、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