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西城区十三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七彩****3 文档编号:378079383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9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北京西城区十三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北京西城区十三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北京西城区十三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北京西城区十三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北京西城区十三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北京西城区十三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北京西城区十三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 北京十三中初一(上)期中 语 文 2023 年 11 月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在试卷、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认真填写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选择题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按监考教师要求交回。一、基础运用一、基础运用(共共 1919 分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共 8 分)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

2、一处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静谧谧的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绕过影壁跨过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元代的很多经典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

3、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截,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n b)_,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曲四大家”之一。他还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安适的生活。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凿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另外,马致远的一些曲子也可证明他曾

4、经在这里居住过。如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写道:“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旱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相对东落坡村而言的。马致远故居已被文物部门确定,修复后将会定期对外开放。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静谧(m)元曲(q)确凿(zo)B.静谧(m)元曲(q)确凿(zo)C.静谧(b)元曲(q)确凿(zu)D,静谧(b)元曲(q)确凿(zu)2.根据文中拼音,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2 分)3.请根据划线句推断【甲】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 分)A.山岛竦竦峙 B.绿水行舟 C.小桥流水 D.晴空一鹤 4.阅读

5、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 自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判断下列诗句与其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由东署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C.秋天的怀念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其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散

6、文病隙碎笔等。D.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诗人冰心女士。6.学习了敬辞与谦辞后,小明同学特别感兴趣并尝试在发给同学的短信中使用。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到寒舍拜访,不知道是否方便?上面短信中画线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 分)A.大作 B.拙作 c.家父 D.寒舍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B.秋游活动结束,大家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各得其所。C.他受层了冷淡,侮辱与饥渴,可是他并不灰心丧气。D.他毕恭毕

7、敬,小心翼翼地把领袖像从泥墙上揭下。8.对下列语句中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莫怀戚散步)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了“我”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清的特点。D.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

8、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理解: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野花杂乱无序。9.将下面的词牌、曲牌组成三副三字对联,并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 分)A.双飞燕 B.南海潮 c.步步矫 上联一:声声慢 下联一:_ 上联二:_ 下联二:一剪梅 上联三:西江月 下联三:_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共共 1818 分分)(一)默写。(共 5 分)10(1)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3)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咏雪)(5)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9、11-12 题。(共 5 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芦管笛子。征人指出征或成边的军人。11.【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 _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之情。【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 之情。(3 分)12.“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2 分)答:_(三)阅读

10、下面文言文,完成 13-15 题。(8 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进思,仁在其中矣(论语节选)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3 分)(1)传不习乎?_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3)博学而笃志 _ 14.下列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11、。理解:孔子认为,只要不断地温习以前的知识,就可以为人师。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疑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理解: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学习要将“学”与“思”结合起来,只学不思或者只思不学,终究会因为疑惑而一无所获。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理解:这句话是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感兴趣,全身心投入,才能有所成就。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两则材料所论述的学习态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3 分)材料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12、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材料二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注释:可恃可靠。限限制。答:_ 三、名著阅读三、名著阅读(5(5 分分)16.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以及每个阶段遇到的不同的人。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对他(或她)印象深刻的理由。(100 字左右)答:_ 四、现代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共共 1818 分分)(一)阅读春鸟喧哗,完成 17-19 题。(共 8 分)正文 旁批 春鸟喧哗 代蕊

13、 在春天。叫醒我的,是鸟,是一只只藏在深山中的春鸟。“流”字极妙,写出了 _。早起,春山寂寂。躺在床上看青灰色的青灰色的晨晨曦流进后窗曦流进后窗,鸽群“呼啦啦”地从窗前飞过,随即一声声清脆的鸟鸣传人耳朵,顿时感觉清醒不少。突然想到曾读过一句话:“于清晨极静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于是披衣起床。站在走廊上长长久久地听着一声声的鸟叫。彼时横在眼前的山也在顷刻间醒来,墨绿色的山坡上已经长出了许多嫩绿色的新枝。就像一块块墨绿色的布中间拼接着一块块嫩绿色的布一般。比起山坡,田野的颜色拼接得就更为绚丽了。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发了疯似的“黄”,一大片一大片的麦苗发了疯似的“青”,一块儿黄连着

14、一块儿青。一块儿青连着一块儿黄,让人眼里心里全是欢喜 稍稍站定,吸一口饱含草木气息的空气。顿时神清气爽。而此时。乌儿们也仿佛知道有人在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鸟鸣从山涧、树梢、屋顶上传来。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赖。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赖。晴日里听鸟叫与雨日里听大为不同。正所谓睛有晴的好,雨有雨的妙。倘若是睛天。春山空旷。一草一木都看得清晰。一声声的鸟叫从远天云外传来,让人只觉得更加空旷。年少时读王籍的人若耶溪。还不曾有过“鸟鸣山更幽”的感受。如今听得久了。越发觉得那一个“幽”是那样的动人。那意境“哗”的一下子就出来了。若是雨日。就别有一番情趣了。清明前后。雨水颇多,窸窸窣

15、窣的雨声里夹杂着一声声鸟鸣。这声音听着就不是空旷了,而是空灵。一声声的鸟鸣仿佛是抖落了雨水一般,清脆不已。此际。恰是鸟鸣最欢的时候。雨日里端坐屋内看书,竟感觉所有的雨声都挟裹了鸟鸣落到了书页间。顿生春意。小窗幽记里写春鸟:“清晨林鸟争鸣,唤醒一枕春梦。独黄鹂百舌,抑扬高下,最可人意。”山居听得的可不独独是黄鹂,亦有燕燕子、杜鹏、喜鹊、画眉、布谷这些子、杜鹏、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轮番登台,好不热闹!不得不承认,这些山间的鸟儿确实比人更懂得“春光易 逝”这个词。不信,你听,此时山间群鸟正喧哗,而人间却又有几人在这大好展光中醒来呢?连用四个比喻,“似口哨”写出 鸟声响亮

16、,“似溪声,似琴音”表现 ,似 一曲天籁”极言鸟声美妙。此处用了拟人的手法,我能从中感受到_。【注释】鸟鸣山更幽语出王籍入若耶溪:“躲腔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恶倦游。”17.从上文的旁批中任选两处,将其内容补充完整。(4 分)_ _ _ 18.摘录一处你阅读中有疑惑的地方,并做出批注。(2 分)摘录:_批注:_ 19.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借春鸟喧哗意在表达什么?(2 分)答:_(二)阅读丑婆,完成 20-22 题。(共 10 分)丑婆 安武林 丑婆家的朱漆大门。一年四季都紧紧关着,高高的院墙内,住着无儿无女没有亲人的丑婆。听大人们形容丑婆:矮小,小脚一脸的麻子,眼睛是一条很小的缝。眼球根本看不见东西,嘴脸的形状和原始人差不多。平日里。丑婆的传说村里经常有,我们这些孩子像听鬼怪故事一样。怀着既兴奋又惧怕的心情。渴望多知道一些有关丑婆的一些事情。听得多了,我们把丑婆当成了恐吓女孩子的借口。黄昏时分,我们几个淘气的男孩子,故意躲在暗处,看见胆小的女孩子走来。就出其不意拉长腔调说:我是丑婆,小丫头,让我亲亲你。那些女孩子保准吓得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