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37806807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第8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粗瓷大碗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于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读私塾时,赵一曼在进步青年、大姐夫郑佑之的引导下阅读了新青年等革命新书刊,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1923年冬,赵一曼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由团员转为,并担任共青团地委妇女委员、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人物简介1.1.会读会读“陈、曼陈、曼”等等8 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文章段落层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文章段落层次。次。2.2.默读课文,读懂默读课文,读懂“粗瓷大碗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查查资料,了解赵的感人故事。查查资料,了解赵

2、一曼的事迹。一曼的事迹。3.3.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爱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爱心贯穿到生活中。心贯穿到生活中。学习目标我会认陈侦顿梁还缸联曼chnzhnlinlingdngnghunmn我会辨还要(还要(hi)还钱还钱(huhu n n)坑坑洼洼(坑坑洼洼(kng)吭声(吭声(kng)一、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

3、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里还呀!”通讯员为难地说。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

4、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1.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可知:“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赶忙给她送来。

5、”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2.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盛来一大碗高粱米饭?从课文第六自然段可以看出:“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所以通讯员给赵一曼盛来米饭是想让政委吃一顿饱饭。3.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的碗为什么又丢了?为了其他同志,赵一曼舍己为人,将这个粗瓷大碗变成了七班的菜盆。二、阅读提升思考 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篇就点明“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

6、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全句以连词“因为”为支点,前面抑压,强调说明用的次数极少,“仅仅用过一次”,以此来表明用碗一事不寻常的“感人”。“一次”与“感人”第一要抓“送碗”的背景:一个“早”字,早到何时?没有界定,表明赵一曼没碗时间的极其久远;第二要抓通讯员“送碗”的心情,“一直、好不容易、连忙”等词语,展示出通讯员“送碗”的急切心情,再次说明赵一曼没有碗使用的时间很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赵一曼面对送来的碗是怎样的呢?第三要抓赵一曼的语言。“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语气那么坚定,不容推托。为什么?赵一曼还以为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的呢。所以,她坚决要求退还。层层品读,人物品质自然显现出来。“送碗”

7、与“还碗”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记叙了小通讯员“送碗”与赵一曼要求“还碗”的情景。这一“送”一“还”,突出的表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阅读重点盛饭”与“倒饭”课文第五、六、七、八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记叙了赵一曼用碗的经过,而“感人”之处就在这一“盛”一“倒”上。品读此段时,可按人物出现的顺序,依次进行。先读通讯员所做:“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通讯员想:“我们的政委该吃顿饱饭了。”通过通讯员的所做所想,特别是一个“该”字,说明赵一曼已是多日未曾吃过饱饭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浸透着战士对政委的爱戴。课文接着交代了通讯员所做所想的原因,一个“沾”字,形象地写出了当

8、时“日子非常艰苦”。再看赵一曼所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此处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盛”一“倒”,“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与“半碗野菜粥”,生动地表现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老李的“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对表现赵一曼的这种品质起到了反衬的作用。“急叫”与“笑说”当赵一曼的碗再一次“丢”后,小通讯员是“急得直叫”,而赵一曼是“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再次赞美了赵一曼心中只有他人的高贵品质。主题概括:主题概括:本篇文章以“一个粗瓷大碗”为题,通过对当时艰苦条件的刻画,以及赵一曼与粗瓷大碗的故事描述,我们能够切实感受到赵一曼同志心系他人,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赵一曼的故事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1.读拼音,写词语:x j tng xn gu hun lin h (袭击 )(通讯 )(归还 )(联合 )chn li zhn ch go ling chu yn (陈列 )(侦查 )(高粱 )(炊烟 )随堂作业2、按要求写句子。(1)“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里还呀!”(改为陈述句)敌人都消灭了,没有地方归还。(2)“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改为陈述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