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37806254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历 史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2春秋后期,列国相继出现文武分职,如“相”即为专职的国家行政长官。战国时期,“相”成为百官之长。同时,各国设立将军之类为武官。这一系列做法()

2、A有利于防范大臣对君主的威胁 B提高了政府的运行效率C有效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促成了职官制度的完善3秦朝时,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郡守为郡的长官,可自行任免大部分郡以下的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直辖于朝廷。由此可见,秦朝()A地方政府职权扩大 B地方行政效率低下C政治统一初步巩固 D贵族政治得以完善*4从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A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5北魏政权在迁都洛阳以

3、后开凿的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中,飞天的形象变为半裸上身、赤足为短衣、长裙曳地不露足的汉族女子形象;面部及身由肥壮变为清瘦、窈窕;表情、舞姿改豪放为含蓄柔美。这些变化说明当时()A佛教文化有强大吸引力 B佛教开启本土化的进程C文化心理认同开始形成 D民族迁移与汉化一致性6运河的开凿促进了社会发展。下图所示两条运河的开凿与修整()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都以洛阳为运河的中心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反映古代政治中心变迁A B C D7下表是唐宪宗到唐懿宗时期(805年873年)宰相进士出身者的统计数据,表中宰相进士出身者的数量变化反映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宰相总数2914724152321进士

4、出身者179719122020A才学成为选任高官主要标准 B科举成为入仕升迁唯一途径C官吏选拔方式日趋公平透明 D科举制影响宰相数量的变动*8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 中国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 中国制瓷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 瓷器是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9宋太祖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官俸和军费开支却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严重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证 B.机

5、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C.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D.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10在宋代,可供无常产者选择的职业较为多元:有契约制下的佃农,有小手工业者,有商品流通领域的小商贩,甚至出现身兼数业的“多种经营者”,如台州郑四客,为林通判家佃户,在农闲时经常外出作丝织品的买卖。这主要反映出宋代( )A社会经济活力较强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1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东京梦华录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

6、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B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削弱C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D新兴市民文化丰富多彩12有学者认为,自从元代引入了游牧民族的“家产制国家”模式后,整个社会变成了帝王的私产,中国各级官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皇帝的私人奴仆,呈现出“家臣治国”的特点。最能够佐证其观点的是()A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诸色户计强化了人身依附 D明清科举取士走向僵化*13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 )A. 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 B. 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 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

7、国政策 D. 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14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 B推动了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助推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15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16“历史是现

8、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粱启超曾对甲午中日战争评论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 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B.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C. 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 D. 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17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甲午中日战争后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

9、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资产阶级维新派注重启蒙民众C民族主义思潮深入人心 D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进一步深化19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法律法规,如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23年商标法及实施细则、清末的大清著作权律、1915年和1928年的著作权法等。这一现象()A说明政府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商业环境得到根本改变C为竞争与创新提供一定条件 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20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

10、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 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 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C. 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 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21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C南昌起义北伐战争淮海战役 D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22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

11、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A. 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 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 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 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231969年78月,尼克松多次声明不同意苏联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提议。12月,美国大使在与中国驻波兰代办会晤时表示:美国“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更大的交流”,“亚洲问题的解决和决定终究必须有亚洲人民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参与这个过程”。材料表明()A国际局势影响中美关系 B大国主导国际政治秩序C中美建交步伐不断加快 D意识形态外交不复存在24下表为中国出口

12、商品结构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可以推知()年份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改革开放后工业化水平大大提高C农村改革滞后于城市国企改革 D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逐渐失衡25有同学在学习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提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5分)制度

13、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又说“制度时, 则国俗可化, 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 尚书、 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 中书、 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 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 门下给事中掌封驳, 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封建官僚机构形成的体系。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