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战略研究06.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

上传人:德鲁****堂 文档编号:37765151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鸡战略研究06.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肉鸡战略研究06.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肉鸡战略研究06.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肉鸡战略研究06.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肉鸡战略研究06.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鸡战略研究06.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鸡战略研究06.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战略研究第一节 肉鸡生产与环境控制发展现状一、饲养管理发展现状(一)养殖模式发展现状“肉鸡”是从用途上的分类概念,是在偏重肉用用途鸡品种培育成功之后使用的名称。随着美国艾维茵国际家禽公司、以色列联合家禽育种公司、澳大利亚狄高公司等为代表的家禽育种迅猛发展,肉鸡进行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东西部沿海的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等大城市的近郊发展了大批规模化专业养鸡场。从最先的简易鸡舍到有窗鸡舍,从最早的散养模式到集中饲养,从人工饲喂到半机械化饲喂逐步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事武器的发展引领着农业领域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时期。2

2、0世纪40年代,美国南部的肉用仔鸡的饲养开始兴盛起来。无窗鸡舍技术的采用迅速提高了肉鸡农场的饲养效率。肉鸡养殖模式最早都是散养或半舍饲;进入集约化工业生产之后,主要有厚垫料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等方式;进入21世纪,随着部分国家呼吁动物福利追求肉品质,出现了以促进肉鸡运动、改善肉质和提高动物福利为目的的新型生态放养模式。1.常见养殖模式及其技术要点(1)地面平养模式。地面平养是饲养肉仔鸡较普遍的一种方式,适用于中小型肉仔鸡饲养场和养鸡专业户。最常用的是厚垫料平养(图6-1),方法是在鸡舍地面上铺设一层510cm厚的垫料,垫料不宜过厚,以免妨碍鸡的活动甚至雏鸡被垫料覆盖而发生意外。随着鸡日龄的增加

3、,垫料被践踏,厚度降低,粪便增多,应不断地添加新垫料,一般在雏鸡23周龄后,每隔35d添加一次,使垫料厚度达到1520cm。垫料不宜太薄,垫料少、粪便多,鸡舍易潮湿,氨气浓度会超标,影响肉用仔鸡生长发育,并易暴发疾病,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同时,潮湿而较薄的垫料易造成肉用仔鸡胸部囊肿。因此,应及时补充新垫料,对因粪便多而结块的垫料,应及时用耙子翻松,以防止板结。要特别注意防止垫料潮湿,首先在地面结构上要有防水层,其次要对饮水器加强管理,控制任何漏水现象和鸡饮水时弄湿垫料。常用作垫料的原料有木屑、谷壳、甘蔗渣、干杂草、稻草等。每批肉用仔鸡出栏后,应将垫料彻底清除更换。(2)网上平养模式(图6-2)。

4、一般在离地面60厘米高处搭设网架(可用金属、竹木材料搭建),铺设金属、塑料或竹木制成的网、栅片,鸡群在网、栅片上生活,鸡粪通过网眼或栅条间隙落到地面。网眼或栅缝的大小以鸡爪不能进入而鸡粪能落下为宜。采用金属或塑料网的网眼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六角形、菱形等,常用的规格一般为(1.01.25)cm(1.01.25)cm。网床大小可根据鸡舍面积灵活掌握,但应留足够的过道,以便操作。网上平养一般都用手工操作,有条件的可配备自动供水、给料和清粪等机械设备。目前网床设计主要采用两种类型,一种是有过道设计,另一种是无过道设计。前者降低了有效使用面积,但饲养员操作管理较为方便。在饮水、喂料、清类、鸡舍环境控制

5、等实现自动化控制后,无过道设计应用较多。图6-2商品肉鸡网上平养(3)笼养模式(图6-3)。属于立体化养鸡,从出壳至出栏都在笼中饲养。随日龄和体重增大,一般可采用转层、转笼的方法饲养。肉用仔鸡笼养便于机械化、自化管理,可提高鸡舍利用率,节约燃料、垫料和劳力,还可有效控制球虫病、白痢病的蔓延等。目前笼养肉用仔鸡并不普遍,主要原因是一次性投资大,胸囊肿的发生率高,如果饲养不当,会出现比较多的胸骨弯曲和软腿病等。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笼养肉用仔鸡是有前途的。目前已生产出具有弹性的塑料笼底,使肉用仔鸡的胸囊肿发生率大为减少,这将会促进笼养肉用仔鸡的发展。笼养分阶梯式笼养和层叠式笼养。阶梯式笼养便于在地面

6、设计自动刮粪系统,方便及时清理粪便。层叠式笼养一般在每层笼下设置粪盘清粪,也可以在每层笼下设置传送带输送粪便,直接运送至鸡粪处理场。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改善了鸡舍环境条件。图6-3商品肉鸡笼养(4)其他饲养模式。为了适应社会消费需求变化,对肉鸡施以独特的放养方式(图6-4),可以获得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畜产品。这种方式降低精料消耗,出栏成活率比全舍饲略有提高,最主要的是出栏价格大大提高。目前,这种饲养方式所占比例较低,原因有:其适合未被选育的地方品种,限制了大范围的推广;要求放养场地面积大,不能使用农药;放养鸡可能与飞禽接触,加大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难度。2.养殖模式现状分析(1)关注疾病发生率

7、与生产性能。国际上有关半舍饲肉鸡的研究很有限,有学者比较了地面平养在有或无户外运动场的情况下对肉鸡生产性能及产肉率的影响,发现有无运动场对肉鸡的生长及产肉没有显著影响。对于散养或半舍饲饲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能够与外界环境接触,增加了肉鸡感染疾病的概率。而舍内饲养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笼养、网上平养与地面平养的比较。研究认为,厚垫料平养导致鸡舍空气中氨气浓度和可吸入颗粒物较高,而且鸡与粪便直接接触,易发生球虫病,空肠弯曲杆菌病发生率高。因此,更多公司开始转向网上平养和笼养效果的尝试。比较了网上平养和厚垫料地面平养鸡舍内的环境卫生状况,发现地面平养鸡舍内呼吸粉尘浓度和空气中悬浮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网

8、上平养鸡舍,肺部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并且剖检发现肺部有活微生物的鸡只数目也显著高于网上平养,由此认为网上饲养效果优于厚垫料平养。张双玲等(2012)研究表明,在相同饲养管理和日粮水平下,笼养鸡在笼养过程中增重快,虽然运动空间不足,易引起腿病的发生,但饲料报酬、出栏率、体重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饲养方式。认为笼养和棚架饲养与地面平养相比,能提高肉鸡增重和出栏率,降低料重比(表6-1)。也有研究表明,肉鸡饲料转化率、死亡率基本不受饲养方式的影响,网上饲养或笼养的胸囊肿率、腿病率高于地面平养。表6-1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2)关注各种饲养模式对肉品质的影响。随着肉类产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

9、者关注肉品质,也有部分爱心人士关注肉鸡的生长环境,甚至有人建议恢复肉鸡散养以满足其生长天性。日本学者研究表明,与笼养比较,平养肉仔鸡和土种肉鸡均有益于鸡肉的色泽、肌纤维的形成;笼养土种肉鸡,肉色的亮度降低,肉仔鸡的体重、腿肉量不受养殖方式的影响。有研究显示,肉鸡在自由散养时,肌肉的粗脂肪率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运动改变能量代谢和脂肪代谢所致。有反对者认为,散养肉鸡球虫感染率升高,原因可能是散养肉鸡更容易接触各种感染源。(3)关注动物福利。动物福利者认为,运动行为对于禽类是必需行为。报道,一般野生的鸡是非常活跃的,一天可移动数千米,散养的蛋鸡每天可以走2.5km,显著增加的运动行为增加了腿部锻炼

10、的机会,减少了因身体过重对腿部造成的压力,可减少腿部疾病,提高肉鸡的福利水平。也有研究者认为,沙浴行为也是禽类在自然条件下的一种普通行为。提倡散养者认为,探索和觅食行为会被丰富的饲养环境激发出来,多种多样的植物会激发啄、挠、撕咬和收集种子的行为。另外,昆虫、蠕虫和小鼠会激发肉鸡的狩猎和挖掘行为。动物福利主义者据此认为肉鸡应该在大自然中散养。3.养殖模式发展特点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领域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肉鸡养殖模式基本与国际接轨。在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帮助下,以及随着机械化水平的迅猛提高,网上平养和笼养的一些技术瓶颈逐渐被打破。自动定时钟联合人工光照设备的使用,减少

11、了自然光照的限制。温控技术的普及,使季节不再成为肉鸡养殖的限制因素。采用温湿度探头,结合风机数量和进风口大小,完全可以自动调控舍内温湿度和光照,为肉鸡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尤其自20世纪末,信息技术革命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让肉鸡工业化养殖全面走向了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肉鸡养殖结合我国的生产现状,形成了独有的特点。首先注重多元结合,寻求最佳方案。比如笼养在国际上多数采用育雏育成一体化,但是我国部分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育雏育成笼分开饲养,节省了育雏期的能源,减少了成本。比如同样是平养,部分企业在育雏期利用厚垫料保暖的特性,采取地面平养;到了育成期再转移到网上,利用网上养殖的

12、优点,减少粪便直接污染。其次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比如部分水稻种植多的地区,采取厚垫料平养方式,以减少成本。而垫料原料缺乏的地区多数采用其他养殖方式。南方温度较高的地区可以不设加温措施,而需要加大降温力度。北方寒冷地区需要加强保暖,而在夏天只需要采取风机通风或者使用水管喷淋降温即可。(二)肉鸡养殖环境控制发展现状1.养殖环境控制的发展历史国际肉鸡养殖环境控制发展到现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养鸡生产还未专业化,仅仅作为农民的一项副业。各国养鸡生产大多处于自然环境中散养,光照、温度、湿度大多随天气与季节变化而变化,几乎没有专业化的人工饲养环境控制。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

13、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时期美国、英国等养鸡业从散养走向专业化,肉鸡养殖业兴盛起来。养殖环境控制得到重视并迅速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光照、通风、温度、湿度、鸡含有害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都可得到很好的人工控制。同时还出现了专业的养殖环境控制设备生产商,例如澳大利亚的OEC公司、美国的Coolair公司等。第三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一体化养鸡场逐渐将环境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出现了自动控制处理系统,实现了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国外在养殖环境控制方面,经过近半世纪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从养殖场所的环境控制、卫生消毒到粪污处理方法及排放标准,国际卫生组织(OIE)颁布了国际动物卫生法

14、典。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肉鸡饲养主要以农户的家庭散养为主,属于粗放饲养,对肉鸡养殖环境的控制意识比较薄弱。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外技术的引进,开始出现养鸡个体户和专业户,逐渐形成规模化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用于南北方不同区域和气候的多种肉鸡饲养工艺模式,以及配套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设备。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我国于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9年出台了农业行业标准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999),对饲养规模大于5000只以上的鸡场场内空气环境做了详细的规定(表6-2),对肉鸡饮用水、生态环境(表6-3)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也规定了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

15、的含量、pH 及畜禽场空气中有害气体鸡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3-2001)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对肉鸡场的场址环境和设施提出具体要求,养殖地要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区域,饲养和加工场地应设有与生产相适应的消毒设施、更衣室、兽医室等,并配备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一些相关的畜禽产品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细则和一些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提出采用“全进全出”制,以方便对畜禽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减少由于细菌或病毒的遗留所造成的疾病传播;严格限制人员、动物和运输工具的流动,对出入人员

16、和车辆进行消毒是防制交叉感染的关键;对发病和死亡的畜禽,应进行严格的处理,防制疫病扩散;定期进行疾病的检测和日常的消毒工作;大中型化的养殖企业应该建立疾病诊断试验室,以及时了解畜禽疫情动态;对饲养环境质量监测等。表6-2鸡舍空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NY/T388-1999)表6-3鸡舍生态环境质量(NY/T 388-1999)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肉鸡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升级改造。(1)改善鸡舍建设。鸡舍建设技术经历了传统的放养、简易鸡舍、开放式鸡舍和封闭式鸡舍到简易节能鸡舍建设的过程。简易节能技术是具有我国特色的鸡舍建设技术,采用地窗的扫地风和檐口的亭檐效应,有效地保证了开放式鸡舍的夏季通风效果。这种经济节能型鸡舍的研究开发,加速了我国肉鸡产业的发展,使现代肉鸡生产技术快速推广到全国鸡场和农户。(2)鸡舍场区环境控制技术。传统肉鸡养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