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t****990 文档编号:37761891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2与金属Na反应,O2一定得到4NA个电子B18gNH4+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1NAC1molFe与足量的Cl2反

2、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1molCl2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H4)2Fe(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NH4+Fe2+30HNH3H2O+Fe(OH)2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0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C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钠溶液:Ca2+2OH+2HCO3CaCO3+2H2O+CO32D向酸性FeC12溶液中加入H2O2:2Fe2+2H2O22Fe3+O2+2H2O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H2O中

3、所含的粒子数目一定是NAB1 molNH4+所含的质子数是10NAC51 gNH3所含原子数为3NAD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与2NA个氧原子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相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42-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5、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激光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NaCl溶液B实验室采用图所示装置收集Cl2C除去NaHCO3溶

4、液中的Na2CO3,可加入Ca(OH)2溶液后过滤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6、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C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铝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7、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A已知:将Fe加入CuSO4 溶液中 Fe+ Cu2+= Cu + Fe2+类推:将 Na加入 到CuSO4 溶液中2Na + Cu2+= Cu+2Na+B已知:稀硫酸与Ba(OH )2溶液反应至中性2H+ + SO4 2-+ Ba2+ 2OH- = BaSO4+ 2H2O类推:N

5、aHSO4 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2H+ + SO4 2-+ Ba2+ 2OH- = BaSO4+ 2H2OC已知:铁和氯气反应2Fe + 3Cl2 2FeCl3类推:铁和碘单质反应2Fe + 3I2 2FeI3D已知: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a2+ + 2ClO-+ CO2+ H2 O= CaCO3+2HClO类推:向 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 + 2ClO-+ SO2+ H2 O= CaSO3+2HClO8、Murad等三位教授关于一氧化氮分子在人体内的独特功能的研究,曾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关于一氧化氮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氧

6、化氮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B一氧化氮是亚硝酸的酸酐C一氧化氮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D一氧化氮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C液氯不可以储存在钢瓶中D金属钠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10、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B酸雨是指pHI-D试管d中无明显现象,说明SO2不是酸性氧化物16、下列反应中,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FeS 2HCl FeCl2H2SBFe H2SO4FeSO4H2CFeO2HClFeCl2H2ODFe2O33C

7、O2Fe 3CO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已知AC必须加热,否则会发生钝化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A是_,你推断的理由是_。(2)B在酸性条件下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A与过量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8、下图为一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列全。已知A、H、I、K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食品调味剂,H是消毒剂的有效成分,I、K可用作食品发泡剂。B是一种有机酸盐,E、F、G均为氧化物,L是红褐色沉淀。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B的组成元素为_。(2)鉴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I、K稀溶液的实验方法为_。(3)GJ的离子

8、方程式为_。(4)M是含氧酸盐,反应中H、L、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4,则M的化学式为_。19、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100 mL 1.0 molL-1的NaOH溶液。A、100 mL烧杯 B、500 mL容量瓶C、玻璃棒 D、100 mL容量瓶 E、漏斗 F、胶头滴管 G、试管 H、托盘天平 I、 药匙 J、200 mL试剂瓶(1)需称量_ g 烧碱,应放在_中(填写代号)称量、溶解。(2)完成此配制实验,不需要用的仪器(填写代号)_(3)在定容过程中,最后是用_(填写代号)加入少量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水平时停止加水。2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面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氯水并进

9、行探究实验。实验.制取氯酸钾(KClO3)、次氯酸钠、氯水(1)写出装置A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装置B中的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3)写出B中制备氯酸钾(KClO3)的方程式_(4)装置C中反应需要在冰水浴中进行,其原因是_资料: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CO2相似,2NaOH(过量)+SO2=Na2SO3+H2O ,SO32-是还原性很强的离子,在溶液中与氧化性强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易被氧化成SO42。实验.尾气处理实验小组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5)吸收尾气

10、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的CO2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存在;假设2:既不存在也不存在ClO;假设3:_。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表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1 H2SO4、1molL1 NaOH溶液、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淀粉、KI溶液。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分置于A、B试管中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1)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2)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步骤3:_21、下列物质:

11、氢氧化钠溶液、铝片、碳酸钙、偏铝酸钠溶液、熔融的NaCl、CO2气体、碳酸氢钠、盐酸;(1)上述状态下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_(填编号)(2)写出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3)写出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写出将过量CO2气体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氧气和钠反应可以生成氧化钠,也可以生成过氧化钠,1molO2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氧化钠电子转移4mol,生成过氧化钠电子转移2mol,所以1molO2与金属Na反应,O2不一定得到4NA个电子,故A错误;B18gNH4+中含有NH4+的物质的量为=1mol,一个NH4+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因此18gNH4+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故B错误;C铁与足量氯气反应,只有铁失电子,Fe被氧化为Fe3+,1molFe失去电子数为3NA,因此转移电子数为3NA,故C错误;D氯气与足量铁反应,只有氯气得电子,Cl2被还原为Cl-,每个氯气得到2个电子,所以1molCl2得到的电子为2mol即2NA,转移电子数为2NA,故D正确;故选:D。2、C【解析】A、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NH4+Fe2+40H2NH3H20+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