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t****990 文档编号:37761832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微粒只有还原性的是AH +BFe2+CBr -DCl22、下列实验操作可行的是(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气体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D用玻璃塞的磨口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3、

2、中国人自古就有泡药酒的习惯。药酒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物)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饮用。泡药酒的原理属于A萃取B结晶C干燥D置换4、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淀粉遇单质碘变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B途径中若生成1mol I2,消耗4mol NaHSO3C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D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跟

3、稀硫酸反应:HOH=H2O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D金属钠跟水反应:NaH2O=NaOHH26、关于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B原子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C元素化合价降低越多,氧化性越强D物质越易被氧化,氧化性越强7、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2和SO2气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质量之比为1:2B物质的量之比1:2C密度之比为1:2D氧原子数比1:18、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Cl26KOH=5KClKClO33H2OBCuOH2CuH2OC2KMnO4K2

4、MnO4MnO2O2D2AgNO3BaCl2=2AgClBa(NO3)29、向下列各物质水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或氯化钙溶液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NaOHBNa2CO3CNaClDNa2SiO31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试管中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ABBCCDD11、将氯气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使它转变成较易溶于水的物质转变成较稳定、便于贮存的物质提高氯的质量分数提高漂白能力ABCD1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0.1NA个分子B常温常压下,80g氩气含有的分子数为NAC在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CO混合

5、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AD2mol/L的CaCl2溶液中Cl-的数目为4NA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只体现还原性,金属阳离子只体现氧化性B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C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必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14、在SO3H2O=H2SO4反应中,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总数B元素种类C各元素化合价D原子种类15、游泳池里的水一般常加适量的硫酸铜,用以杀灭其中的细菌,而对游泳者的身体无害。现取一水样300 mL,经分析其中含有0.019

6、2 g 铜离子,则水样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00 3 molL1B0.003 molL1C0.001 molL1D0.064 molL116、下列气体有颜色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是ACO2BCl2CO2DCO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E五种物质是含钠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B为淡黄色固体,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推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A_,B_,C_,D_,E_。(2)分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18、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l2(SO4)3、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铝和

7、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试剂X、Y、Z均过量)。(1)试剂X为_,加入试剂X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试剂Z为_。(2)操作为_(填实验分离方法)。(3)溶液2中含有的溶质有_(填化学式)。(4)写出操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5)金属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填化学式)。19、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NO3、K2SO4、NaCl、Cu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混合物加水得到无色溶液;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加入过量稀HNO3发现沉淀可完全溶解;向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

8、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1)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出混合物中肯定含有_(填化学式,下同),肯定不含有_,可能含有_。(2写出步骤中涉及的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请设计实验验证可以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_。20、某化学小组欲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金属与浓硫酸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图装置研究铜与浓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装置的作用_。(2)将上述实验中的铜改为铁,在常温下进行,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在加热条件下,实验的后阶段可观察到倒立的漏斗边沿有气体冒出,该气体可能为_。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案如下:装置连接顺序:X _ab_;能证明上述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

9、是_。某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该实验方案还不够严谨,你认为是否合理,若合理,则不作答,若不合理,请指出不严谨之处_。若把D中的反应液倾倒入盛水的烧杯中,为氧化其中的某离子,可供选用的试剂: a、Cl2;b、Br2;c、稀硫酸和H2O2,从无污染角度考虑,你认为合适试剂是_(填字母),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钙沸石Ca(Al2Si3O10)3H2O表示为_。(2)氢氟酸可刻蚀玻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工业上使用漂白粉时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_。(4)将钠、镁、铝各0.4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

10、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5)向20mL含有1mol/L的氯化铝和一定量盐酸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碱的体积如图所示,若由于碱过量,最终产生0.78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mL。(6)将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一定量Na2O2后,气体体积变为原体积的(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11、性。【详解】A项、H+中H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则只有氧化性,故A错误;B项、Fe2+中Fe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还原性为主,故B错误;C项、Br-中Br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故C正确;D项、Cl2中Cl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氧化性为主,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重一般规律的总结和应用,把握微粒中元素的化合价及微粒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2、B【解析】A一氧化氮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气体,A不可行;B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故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B

12、可行;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C不可行;D二氧化硅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溶液,因此,不能用玻璃塞的磨口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D不可行。综上所述,实验操作可行的是B。3、A【解析】根据题意,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物)溶解在酒中,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有关,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与萃取的原理相似,泡药酒的原理属于萃取,结晶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将其分离的方法

13、,与题中溶解不符,也不属于干燥,题中属于溶解,没有发生置换反应,只有A正确,故选A。4、B【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途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途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 5HSO3=I2+5SO42+3H+H2O,途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详解】A项、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可知氧化性I2IO3-,由途径可知氧化性Cl2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故A正确;B项、由途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I2,反应消耗5molNaHSO3,故B错误;C项、由氧化性I2IO3-可知,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故C正确;D项、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可知Cl2可以把I-氧化成IO3-,则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过量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色,故D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可知Cl2可以把I-氧化成IO3-得出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是解答关键。5、C【解析】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