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37729510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横坎头村事迹简介(15篇) 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1】 横坎头村传承红色基因继续乡村幸福故事。 “这是一位身中枪弹战士的遗物,当时他知道自己要牺牲了,就把身上的衣物和食物都分给了战友”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讲解员李玲穿行于游客之间,即使腰间的“小喇叭”传出的声音已有些沙哑,她仍是竭力提高自己的音量,以饱满的状态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李玲掰着手指头数了数,今年已经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16个年头。2006年,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初建成,感动于革命志士曾经的抛头颅、洒热血,她坚定地选择投身横坎头红色旅游的建设发展之中。 这些年里,通过腰间的“小喇叭”,李玲一遍遍讲述历史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也传到了许多

2、游客的心里。李玲说,曾有香港游客来此游览,“我问他们为何不远万里来此参观,他们回答说,是因为想感受的革命精神”,游客的回答令她深受触动。更有游客在纪念馆的照片中发现自己的爷爷而泪流满面,这些都成为了支撑她的精神动力。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2】 “我经常会过来看看,现在主体建筑已经结顶,外墙在粉刷了,离住进新房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一家人不用挤在7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了。”言语中,洪炎不时流露出住新房的殷切期盼。 云旱村党总支书记洪湖说,建设幸福小区贯彻了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理念,目的是农民也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住上好房子、过上幸福生活是老百姓的期盼,自“千万工程

3、”实施以来,云旱村党总支以党建“红”线、经济“金”线、生态“绿”线为抓手,主动担当作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民生事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为村民办了一件又一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 云旱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呈长条形状,地势最高的是云溪自然村,在通往该自然村的主干道云兴路路口,洪康德老伯细数着村里的变化,连连夸赞。 “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了农贸市场和文化礼堂,道路拓宽改造、村村通了公交车”洪康德指着眼前这条宽阔的云兴路说,以前这条路又小又破,雨天坑坑洼洼,大车进来也不方便,路修好后,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4、生活幸福感满满。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3】 2017年下半年,横坎头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体党员写信汇报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2018年2月,回信勉励党员干部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在被问到红村“蝶变”的“密码”时,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掷地有声地表示,“在村里工作5年我感触非常深,解决好农村的问题、办好村民的事情,这个非常重要。从2003年开始我们一棒接着一棒干,通过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

5、带。在推进“千万工程”建设中,黄家埠镇五车堰村党总支探索出“党员群众联商联治”制度,建立“党建引领乡风文明、联商联治”先锋代表团队。 “自先锋代表团队成立以来,党员队伍和网格队伍充分结合,形成强大合力,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貌整治提升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五车堰村党总支书记王松权说。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4】 “阿君姐好,明天中午有10桌客人,记得11点前送十盒大糕过来哦!”昨晚,结束了一天的生意后,“横坎头农家”店主黄徐洁又坐在桌子前采购次日食材。 “90后”黄徐洁是梁弄镇横坎头村一名党员,也是“红村守护人”之一,她联系了6户村民家庭。其中,离她家最近的万利君开着一家大糕店,黄徐洁经常帮

6、助万利君推销大糕。 “红村守护人”是横坎头村探索完善的一项亮点工作,每名党员联系6家农户、包干6项事务。村党委每做一项重要决策、实施一项重点工程,哪怕只涉及一户群众,党员干部都会事先到自己联系的群众家里坐一坐,面对面听听他们的意见 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前行阔步走。20年来,横坎头村强化党建引领,总结提炼深化了“红锋引领、党群连心、排除万难、爬坡过坎”的“锋领过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充分调动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村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特色农业等,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千万工程”建设在该村结出累累硕果。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5】 2018

7、年,横坎头村在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后不久,全村党员又联名写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欣然回信:“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他鼓励大家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回信中的“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就像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横坎头村前进的方向。村党委一班人总结出“红色引人、绿色留人”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发红绿资源富矿,还与周边8个村建立党建联建机制,带领大家一起富。在梁弄镇政府的整体谋划下,他们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美丽未来田园项目,通过观光火车,将花海、小状元游乐园、汪巷村、初新农场、大溪农

8、场玫瑰园、沿溪步道观光带等景点,以及10余个采摘基地、20余家家庭农场,16家农家乐连点成线,使这片区域成了集学习参观、休闲游玩和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项目,助力横坎头片区创建成为浙江省未来乡村。2022年,横坎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从2017年的32.4万元增加到了366.3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7568元增长到47108元。 2023年的这个春天,横坎头村党委一班人,又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开始了新的征程。 踏实的横坎头村人,他们的日子是被劳动、努力、奋斗填满的。这样的精神,就像精品线上,连绵的四明山,全部是实实在在的岩石、泥土和一圈圈长出来的绿色年轮。横坎头村事迹简

9、介【篇6】 实践因文明而温暖,文明因实践而多彩。今年以来,宁波选树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10个、示范站40个,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凝心聚力,感受文明之美、实践之乐。 10月8日起,“文明宁波”推出专栏,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展示我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的亮点和成效。 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打造红色文化阵地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为定位,充分利用浙东红村传统红色文化,致力于打造成群众内心向往、精神寄托、思想升华的“心灵家园”。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7】 第一站 第一站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一进大门,整面墙上挂着满满的牌匾,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横坎头村是知

10、名“红村”。再往里去,一块纪念碑赫然呈现在斑驳的朱红色大门之后,欢迎前来学习的党员同志。旁边是修葺一新的纪念馆,沿着长长的时间轴,党员老师们浏览着浙东抗日根据地大事记,参观当年及村民革命时期使用的物品,了解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随后,大家来到何克希将军纪念室,感受这位民族英雄的一片丹心。站在简单的会议室旧址里,墙上照片中先贤目光如炬,使我辈肃然起敬。 第二站 第二站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共读两封“回信”,参观“家园情”“家书情”“家国情”三个展馆。当年,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将满腔心血投注于老区焕发新生机,并将所取得的光荣成绩诉诸笔下。而回信更是勉励横坎头村党员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乡

11、村振兴而不懈努力。纸短情长,党员们将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 走出教育基地,回首望去,白墙黑瓦之下,一个个鲜亮的红色故事正在无言诉说。党员教师们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间马路中,脑海中回荡着宝贵的红色记忆。党日活动到此结束。去时勿忘来时路,回程当思奋斗情,慈小党支部将继续砥砺前行,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8】 横坎头村地处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梁弄镇南部,在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核心机构都设在横坎头村,因此享有“浙东红村”的美誉。近年来,村党委牢记嘱托,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村党委前哨支部党员骨干(村民组长)群众”的组织工作体系,团结带领党员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发

12、展红色乡村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培植特色农业,村庄环境变美变靓,村民更富生活更好。 然而谁又能想到,从前的横坎头村村民连饭都吃不饱,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解决了温饱问题,办起了乡镇企业,有了新的变化。但之后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有更大的发展。 2003年春节前夕,浙江省委书记到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的殷切期望。十多年来,横坎头村党员和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咐,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动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发展樱桃、杨梅、桑果等特色产业,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村庄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9】 为深入开展新时

13、代基层干部推动共同富裕主题培训,丰富学习形式,深化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传统剧目的教育引导作用,日前,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组织余姚市的机关干部集中观看姚剧现代戏乡村心事。在这群特殊观众中,我们采访了三位全国文明村的党委书记。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做一个“同乡亲们一道干”的书记。 横坎头村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首,村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群,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享有“浙东红村”美誉。横坎头村已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一系列荣誉,2022年横坎头片区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单位。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10】 块大糕:“80后”黄

14、金军回村办起“大糕”体验店,为跟传统制作工艺区分,黄金军将自己的老本行模具制作跟大糕制作结合,将乡村文化、红色旅游特色糅进了世代相传的糕点。 一株蔬菜:占地58亩、投资3000万元的横坎头蔬菜无土栽培基地已投入使用,预计每年可为横坎头村增加经营性收入150万元。 一列小火车:坐上村里的观光小火车,可沿着观光线,看蔬菜种植基地,看漫山遍野的樱桃树,看白墙黛瓦的整洁屋舍。驶出横坎头村,还会一站站停靠隔壁“状元村”汪巷、“红果村”甘宣村横坎头村通过这条红村游线,串联全域旅游研学线路,推动片区组团发展。 一个旅游综合体:横坎头村持续修缮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等红色旧址,投资1.5亿元建成浙东红

15、村旅游综合体,推出红村1942沉浸式党建体验项目,每年超过30万名党员干部到村开展“初心之旅”。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11】 从余姚梁弄镇区出发,途径连绵的青山、宽阔的四明湖,到达横坎头村。 “2003年我们这还非常落后,村集体负债40多万元,村里都是泥路,白鞋一走就脏了。”横坎头村村党委副书记邱民波回忆,当时大家都感叹,“横坎横坎,横看竖看看不到头”。 如今的横坎头村,处处焕发新活力 产业兴起了。村里种植樱桃800多亩,并扩种杨梅、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水果,每年助力村民增收超1000万元; 青年回村了。许多80、90后返乡,开起农家乐、民宿、大糕店等,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游客也来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展馆、观光小火车、沉浸式剧本杀红村1942一个个文旅项目,让横坎头村变为“网红村”。横坎头村事迹简介【篇12】 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由横坎头村党委书记担任,村委班子成员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日常管理运行,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行管理上的补充作用。 梁弄镇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总建筑面积约4700平方米,由小剧场、展示馆及文化服务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