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37727505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题(《黄鹤楼》+《野望》)(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课后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黄鹤楼(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上元:农历正

2、月十五。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

3、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4、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注】轻鯈:即白,鱼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水皆缥碧 (2)蝉则千转不穷 (3)白鸥矫翼 (4)倘能从我游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2)然是中有深趣矣!3、两文描写景物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甲】文中一 “ ”字最能概括景物的妙处;【

5、乙】文中一“ ”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2分)4、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三)【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

6、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矣。(节选自水经注黄牛滩,有删改)【注】黄牛山:与下文的“黄牛滩”,均在今湖北宜昌境内。色:景色,样子。成就:形成。分明:清晰逼真。纡(y)回:曲折,回环。信宿:连宿两夜,这里引申为两三日。纡深:回环幽深。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5分)(1)略无阙处 阙 (2)虽乘奔御风 奔(3)林寒涧肃 肃 (4)迳黄牛山 迳(5)犹望见此物 犹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3、【甲】文“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的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的_特点。(2分)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请说说两文引用歌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四)理解性默写黄鹤楼(崔颢)1.黄鹤楼中,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 2.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中,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 3.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4.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5.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6.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

8、,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7.唐代诗人崔颢在其黄鹤楼中通过著名诗句“ ”写尽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缠绵无尽的乡愁。8.诗中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9.中国文人,一旦远离故土,就会涌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份思念,是崔颢在暮色苍茫中“ ”的喟然长叹;是李白在楚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浓浓深情。野望(一)【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有所语 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

10、挂念珠倚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 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 水何澹澹3.对文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A.景色之美 B.朋友之乐 C.赏水之趣 D.贬谪之苦(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11、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12、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山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负势竞上 (2)鸢飞戾天者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