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知识总结-部编版-下-第1单元知识汇总整理

上传人:亞朋 文档编号:37727503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知识总结-部编版-下-第1单元知识汇总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知识总结-部编版-下-第1单元知识汇总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知识总结-部编版-下-第1单元知识汇总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知识总结-部编版-下-第1单元知识汇总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知识总结-部编版-下-第1单元知识汇总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知识总结-部编版-下-第1单元知识汇总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知识总结-部编版-下-第1单元知识汇总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1.社 戏(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人物描写一般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运用嗅觉(水草的清香、豆麦蕴藻之香),视觉(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 (歌吹、横笛),想象 (戏台、渔火)写景,写出了景物的清新优美。作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1)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怎样的孩子?当“我”看社戏遇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聪明)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

2、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大家都是识水性的。(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果断)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聪明、细心)归航偷豆时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考虑周到)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考虑周到)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细心、果断、考虑周到、善解人意的水乡少年。(2)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

3、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淳朴、好客)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淳朴、好客、热忱)2回延安贺敬之,1924 年生于山东省峄县。40 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1945 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 1951 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 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回延安是贺敬之 1956 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1940 年到延安,1946 年离开延安。从 1946年到 1956 年,其间离开整整 10 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

4、个部分。二、字词通关2.词语解释登时:形容事物的发展。 2.作者通过高超的写作技巧表现出自身对延安最浓烈的深情,说一说作者通过哪些写作技法表达情感。善用修辞表现情感。如: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如:第三节中,诗人通过描写延安亲人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炽热的感情。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达情感。如: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诗中的“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的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格

5、式上每两句一节,有时一节就表现一个意思,有时多节共同表示一个意思。比兴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手法。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3安塞腰鼓刘成章,1937 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著作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是连接中

6、原农业民族和草 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秦始皇时期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筑长城、修直道,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韩琦、范仲淹、沈括等一代武将、文臣来到陕北,领导过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而明朝时期九镇之一的“延绥镇”长城,几乎承担了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的一半以上的防务。可以这样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它置于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地消失了。然而,这种于激情和力量中的仪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在陕北的乡间,腰鼓成为一种娱乐

7、形式,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吹、马叫声。烧灼:烧、烫,使受伤。(3)快速的节奏。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4灯 笼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山东莱芜人,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1938 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深厚,描写朴实动人,结 怅惘:因失意而

8、心事重重。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1.结合 29 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3.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