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20张+统编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377274902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20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20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20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20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20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20张+统编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20张+统编版++必修上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 江 采 芙 蓉选 自:古 诗 十 九 首文 学 常 识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文 学 常 识“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

2、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文 学 常 识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文 学 常 识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

3、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创 作 背 景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

4、亲人。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理 解 诗 词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试着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思。理 解 诗 词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芳草:这里指兰草。遗(wi):赠予。所思:所思念的人。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漫浩浩

5、: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漫,路长貌。浩浩,水流貌。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理 解 诗 词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理 解 诗 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描述了怎样的情景?营

6、造了怎样的氛围?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理 解 诗 词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设问。“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提供依据。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理 解 诗 词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旧乡”“长路”。“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这两句

7、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理 解 诗 词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漫浩浩”一词读来有路途绵延无尽之感。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而是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理 解 诗 词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抒胸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8、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切,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理 解 诗 词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拓 展 理 解“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古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

9、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拓 展 理 解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拓 展 理 解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游子思念爱人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家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课 外 阅 读古诗十九首其他古诗行行重行行行

10、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课 外 阅 读古诗十九首其他古诗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