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7727485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全套课程代码53310303编写时间2017年4月6日课程名称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英文名称New Prepar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of pharmaceuticals学分数2总学时数36理论讲授学时36实验实践学时0任课教师开课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课程类型通识教育核心课 通识教育拓展课 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 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实践类课程预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1.课程教学目标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是研究药物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科学。主要介绍药物新制剂的基本理论,各种新

2、剂型的特点,基本制备方法及所运用到的新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得到协同发展。在专业知识上,培养学生具备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综合能力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基本素养上,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主要药物新制剂的基本理论,各种新剂型的特点,基本制备方法及所运用到的新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药物新剂型的概念、原理、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程学习的基本

3、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善于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及知识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目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科学,主要介绍药物新制剂的基本理论,各种新剂型的特点,基本制备方法及所运用

4、到的新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药物新剂型的概念、原理、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打下良好的基础。3.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适用制药工程专业。本课程主要内容为:1、固体分散体与包合物制备技术;2、微粒分散系包括微囊、微球、亚微粒、纳米粒、胶束、纳米乳、亚微乳、复乳、脂质体的制备技术;3、缓控释和靶向制剂包括骨架型制剂、缓释包衣和小丸、脉冲式和自调式释药、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新剂型的制备技术;4、不同给药途径的新剂型如经皮给药新剂型、眼部给药新剂型、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给药新剂型、子宫、阴道与植入给药新剂型的制备技术;5、生物技术药

5、物新制剂。4.理论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种层次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1、掌握各种药物新剂型的概念、特点、组成配方。2、理解药物新制剂的释药原理。3、了解药物新剂型的制备工艺。5.教学方式与方法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启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并配合自学导读、分组讨论、课后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6.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主讲教师简介:,男,1980年出生,汉族,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物新型制剂与相变功能材料。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XX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1项,XX省教育厅自

6、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教材1部。承担课程: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团队成员姓名性别职称学 院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桑志培男讲 师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承担部分教学任务马勤阁男讲 师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制作微课7.学时分配表:教学模块内 容学 时第一部分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2第二部分包合物制备技术2第三部分胶束、纳米乳、亚微乳和复乳的制备技术4第四部分脂质体制备技术4第五部分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4第六部分亚微粒与纳米粒制备技术2第七部分骨架型制剂制备技术2第八部分缓释包衣与小丸制备技术2第九部分脉冲式和自调式释药技术2第十部分经皮给药新剂型2

7、第十一部分眼部给药新剂型2第十二部分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给药新剂型2第十三部分子宫、阴道与植入给药新剂型2第十四部分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新剂型2第十五部分生物技术药物新制剂2总学时合计368.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固体分散体的概念、分类、常用载体材料和常用的固体分散体成型技术。熟悉固体分散体速效与缓效原理。了解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定。1.一级知识点固体分散体常用制备方法;固体分散体的增溶速释原理和缓释作用;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定。2.二级知识点固体分散体的概念、特点、分类、常用载体材料。3.三级知识点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材料。第二部分包合

8、物制备技术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包合物的概念及包合技术,环糊精的结构类型及其衍生物。熟悉常用包合材料,包和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包合物的验证。1.一级知识点包合物的结构与释放原理;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环糊精包合物的验证与质量检查。2.二级知识点包合物的概念。3.三级知识点常用包合材料。第三部分胶束、纳米乳、亚微乳和复乳的制备技术理论/实践学时4教学要求:掌握胶束、纳米乳、亚微乳的概念。熟悉胶束、纳米乳、亚微乳的载体材料、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1.一级知识点胶束的定义、形成、增溶作用和制备方法;纳米乳和亚微乳的特性、制备和质量评价;复乳的定义、形成、类型、制备技术

9、、物理性质和质量评价。2.二级知识点常用乳化剂和助乳化剂。3.三级知识点常用乳化设备。第四部分脂质体制备技术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脂质体的概念、作用特点和组成。熟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和质量评价。了解脂质体研究的新动向。1.一级知识点脂质体的组成、类型和理化性质;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稳定性研究和质量控制;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脂质体的体内分布和提高靶向性的途径。2.二级知识点脂质体的概念与作用特点。3.三级知识点脂质体研究的新动向。第五部分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理论/实践学时4教学要求:掌握微囊、微球的概念和应用特点。熟悉微囊、微球的载体材料、制备方法和

10、质量评价。了解微囊、微球的应用与研究。1.一级知识点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方法(相分离法、液中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缩聚法、二步法);微囊、微球的释药特性、体内转运、靶向性与质量评价;细胞载体、活细胞、活菌的微囊化及人工细胞;微囊与微球的应用与研究。2.二级知识点微囊与微球的分类与应用特点、药物微囊化进展。3.三级知识点常用的载体材料。第六部分亚微粒与纳米粒制备技术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亚微粒与纳米粒的概念和常用载体材料。熟悉亚微粒与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了解纳米囊与纳米球的体内分布、质量评价和应用。1.一级知识点纳米囊与纳米球的体内分布和质量评价。2.二级知识点亚微粒与纳米粒的概念、载体材料和制

11、备方法。3.三级知识点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应用。第七部分骨架型制剂制备技术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骨架型制剂的类型、应用特点和常用骨架材料。熟悉骨架型制剂的制备方法和骨架释药原理;影响骨架中药物释放的因素。了解骨架片与骨架型口服定位制剂。1.一级知识点骨架型制剂的制备方法;骨架释药原理;药物释放动力学、影响骨架中药物释放的因素;骨架片与骨架型口服定位制剂。2.二级知识点骨架型制剂的类型与应用特点。3.三级知识点常用骨架材料。第八部分缓释包衣与小丸制备技术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缓释包衣材料与缓释包衣处方的组成。熟悉缓释包衣材料与缓释包衣处方的组成。了解膜控型新剂型、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和小

12、丸剂及其成形技术。1.一级知识点膜控型新剂型与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2.二级知识点缓释包衣材料与缓释包衣处方的组成;缓释包衣材料与缓释包衣处方的组成。3.三级知识点小丸剂及其成形技术。第九部分脉冲式和自调式释药技术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脉冲式和自调式释药的概念。熟悉各种脉冲式和自调试释药技术。1.一级知识点时间控制型脉冲释药、磁性和超声控制脉冲释药、电和化学控制水凝胶;pH-敏感型凝胶、葡萄糖敏感型水凝胶、蛋白质敏感型水凝胶等自调式释药技术。2.二级知识点脉冲式和自调式释药的概念。3.三级知识点温度控制型脉冲释药自调式释药技术。第十部分经皮给药新剂型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

13、经皮制剂的概念、特点、分类。熟悉经皮制剂制备方法与质量评价。了解药物经皮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了解经皮制剂设计要点及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与常用载体材料和经皮吸收促进剂。1.一级知识点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2.二级知识点经皮制剂的质量评价。3.三级知识点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十一部分眼部给药新剂型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眼部给药的概念、特点。熟悉各种眼部给药新剂型。1.一级知识点眼部给药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眼部给药新剂型与实例。2.二级知识点眼部给药制剂的质量评价。3.三级知识点眼部给药制剂的概念、特点。第十二部分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给药新剂型理论/实践

14、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的剂型设计要求。熟悉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给药新剂型。1.一级知识点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的解剖生理特征、剂型设计要求。2.二级知识点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给药新剂型。3.三级知识点第十三部分子宫、阴道与植入给药新剂型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子宫、阴道与植入给药新剂型的特征。熟悉子宫、阴道与植入给药新剂型的制备方法。1.一级知识点子宫的解剖生理特征、子宫内药物的吸收;含药宫内节育器;阴道给药系统概述、阴道避孕环。2.二级知识点植入给药系统概述、种类与制备、临床应用。3.三级知识点阴道用其它剂型。第十四部分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新剂型理论/实践学时2教学要求:掌握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的原理。熟悉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的应用、种类、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1.一级知识点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的原理、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体内实验。2.二级知识点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的体外释药特性。3.三级知识点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的种类和应用。第十五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