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7727476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化学C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Medical Biochemistry C总学时:64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16学分: 3.5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阐述生命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反应,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以及基因信息的传递三大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命体的物质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以及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了解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调控方式、以及各物质代谢的关联;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的医

2、学实践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提高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0 绪论 (1学时)0.1生物化学的概念 0.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0.3生物化学发展简史(自学) 0.4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2掌握本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及任务。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5学时)1.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教学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并能在此基础上描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2掌握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多肽链

3、的基本组成单位L,-氨基酸;20种氨基酸的缩写符号、结构式及主要特点、主要性质。3掌握肽键、多肽链、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四级结构)的概念。4理解模序(体)、结构域的概念;掌握蛋白质结构的层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论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了解蛋白质重要的理化性质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并列举蛋白质性质与医学的关系;结合蛋白质的性质列举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测定方法。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4学时)2.1核酸的分子组成 2.2 DNA的结构与功能2.3 RNA的结构与功能 2.4核酸的理化性质教学要求:1掌握核酸的分类、细胞内分布,各类核酸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

4、2掌握核酸元素组成特点。结合碱基、核苷、核苷酸的化学结构,熟记它们的中文名称及相应的缩写符号。列举两类核酸(DNA、RNA)分子组成异同。牢记体内重要的环化核苷酸。3掌握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描述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4掌握DNA、RNA的结构与功能。5了解DNA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的基本概念,用途及意义。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 酶 (4学时)3.1酶的概念、催化特点、命名与分类 3.2酶的分子结构3.3维生素与辅酶 3.4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3.5酶与医学的关系教学要求:1掌握酶的基本概念、化学本质及酶促反应特点。2掌握酶蛋白、辅助因子(辅酶、辅基)、全酶、酶的活性中心

5、和必需基团的概念。3掌握酶原激活的化学本质及生理意义。4理解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则及应用,并能够叙述酶活性单位的概念。5理解同工酶的概念及临床意义。6了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米-曼式方程式的意义及应用。熟悉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的意义。了解Km、Vm的计算方法。7了解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及反竞争性抑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点。授课方式:讲授+案例第四章 糖代谢 (6学时)4.1糖的组成、生理功用和消化吸收 4.2糖的无氧分解 4.3糖的有氧氧化4.4磷酸戊糖途径 4.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6糖异生作用4.7 血糖及其调节教学要求:1掌握糖的分类、结构及生理功,了解糖在体内的

6、代谢概况。2理解糖酵解的概念、有关酶类及生理意义。3理解糖有氧氧化的概念、有关酶类及生理意义。4理解糖原合成、糖原的定义、组织和细胞定位、生理意义。5理解糖异生的概念、原料、组织和细胞定位、生理意义。6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亚细胞定位及生理意义。5了解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8了解血糖的概念、正常人血糖水平、血糖水平的调节及机制。授课方式:讲授+案例第五章 脂类代谢 (4学时)5.1脂类的组成、生理功用和消化吸收 5.2甘油三酯的代谢5.3磷脂的代谢(自学) 5.4胆固醇的代谢 5.5血脂教学要求:1掌握脂肪概念、种类、结构及生理功能。2理解磷脂的分类、各类磷脂结构特点。3了解脂酸的-氧化的过程

7、、酮体生成和利用。4了解脂肪合成过程(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二酯途径)的特点。5了解胆固醇在体内转化产物。6了解血脂的概念及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载脂蛋白的概念、分类及功能。授课方式:讲授+案例+自学第六章 氨基酸代谢 (4学时)6.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6.2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6.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6.4个别氨基酸代谢教学要求:1掌握氨基酸的重要生理功能、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2理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蛋白质的半寿期、氨基酸代谢库、体内氨基酸的代谢概况。3理解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及嘌呤核苷酸循环。4了解氨的

8、代谢: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器官定位及重要的酶)、高血氨症和氨中毒。5了解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包括氨基酸脱羧酶和重要产物(-氨基丁酸、牛磺酸、5-羟色胺、多胺)的生成及生理作用。6了解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及生理功用。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七章 核苷酸代谢 (2学时)7.1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7.2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教学要求:1掌握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2理解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作用机制。3了解嘌呤碱、嘧啶碱从头合成时各元素的来源及从头合成的关键酶。4了解嘌呤、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特点了解嘌呤、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5了解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产物及临床意义。授课方

9、式:讲授+案例第八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2学时)8.1物质代谢的特点 8.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8.3代谢调节教学要求:1.了解物质代谢的基本特点和相互联系。 2. 掌握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九章 DNA的生物合成 (6学时)9.1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9.2 DNA复制的反应体系和复制过程9.3 DNA 损伤、突变与修复 9.4逆转录教学要求:1掌握半保留复制的概念与重要性。2掌握DNA复制中的底物、模板及其他解螺旋酶、拓扑异构酶和连接酶、单连DNA结合蛋白等及其作用。3理解原核与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掌握DNA聚合酶的外切酶活性及复制保真性。4了解DNA生

10、物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的过程,复制的半不连续性和冈崎片段的概念。 5了解DNA突变(损伤)与修复的概念。6了解逆转录与逆转录酶的概念。授课方式:讲授第十章 RNA的生物合成 (4学时)10.1 转录的反应体系和反应过程10.2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后加工10.3 核酶教学要求:1掌握转录的概念及特点,转录与复制过程的比较。2理解转录的模板、模板与RNA聚合酶的结合,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3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种类及功能。4了解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包括mRNA的化学修饰及剪接过程。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学时)11.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

11、反应体系和反应过程11.2蛋白质合成后加工 11.3 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教学要求:1掌握体内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概念。2掌握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包括:原料、三种RNA及某些蛋白因子。3掌握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4理解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包括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生成氨基酰-tRNA及核蛋白循环过程。5了解翻译后加工:一级结构的修饰、高级结构的修饰核靶向输送。6了解抗生素、干扰素对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作用。授课方式:讲授+案例第十二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2学时)12.1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12.2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12.3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教学要求:1

12、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熟悉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的基本方式。3. 了解真核基因组的特点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授课方式:讲授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16学时实验。实验说明及要求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四、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根据期末考核、实验成绩、期中考核、作业或讨论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1平时成绩40%:其中,实验成绩30%、期中成绩5%、作业或讨论5%。2期末成绩60%,闭卷笔试。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崔行生物化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主要参考书:吴梧桐.生物化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高国全.生物化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