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7727467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套课程代码MED130007编写时间2014年2月8日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学分数3。5周学时43*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开课院系XX医学院*预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课程性质:请根据教学培养方案上的课程性质在以下4个栏目中选择。综合教育课程 文理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法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细菌学,临床细菌学,基础病毒学,临床病毒学和病原性真菌。基础细菌学和病毒学主要论述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致病与免疫

2、、实验室诊断和特异性防治等一般规律;临床细菌学和病毒学着重描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特征和机制、特异性免疫反应、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等;病原性真菌主要论述真菌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及从事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适应新世纪卫生事业发展的合格医药卫生人员。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于5种)作者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Jawetz, Melnick & Adelbergs

3、Medical Microbiology (25th ed。)McGraw-Hill2010陈东科、孙长贵主编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人卫出版社2011年1月汤一苇主编微生物分子诊断学科学出版社2013年2月戚中田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3.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4. 医学微生物学概况教学要求1。掌握:微生物定义;微生物种类。2。熟悉: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原核细胞型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尤其是巴

4、斯德、郭霍、琴纳、伊凡诺夫斯基、弗莱明等科学家的主要成就。3。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了解新现和再现传染病病原体,以及微生物学当前的热点问题;了解现代微生物学对生命科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现代微生物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1 细菌形态与结构教学内容1. 细菌的大小、形态及排列方式;细菌的多形性2.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物质、核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细菌的L型3.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4.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显微镜的使用、常用细菌染色法,主要是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教学要求1.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尤其是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点及其意义;与细菌致病及抗生素等关系,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菌L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 掌握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四种特殊结构和功能;掌握质粒、核蛋白体等胞质内含物3. 掌握革兰染色法的方法、原理及实际意义4. 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方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细菌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中介体、核质的特点。5. 了解革兰阴性菌的分泌系统;细菌形态学检查法的种类。2 细菌的生理和分类教学内容1.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 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包括氧、营养物质、pH等)。2. 按对氧要求不同对细菌进行分类(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3. 细菌

6、分裂方式及速度、生长曲线及其分期4. 细菌的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5. 细菌的新陈代谢,需氧呼吸与发酵的概念6. 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7. 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8.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教学要求1. 掌握菌落的概念、细菌分裂方式、繁殖速度和生长曲线的分期及意义2. 掌握对氧要求的细菌的分类,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不生长的原因3. 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熟悉与医学相关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4. 熟悉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了解细菌人工培养的方法和培养基的种类5. 了解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条件及细菌的新陈代谢6. 熟悉菌株、菌种和

7、菌属的概念,了解细菌的分类法和命名原则第二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1 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2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菌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等3 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突变的原因、后果及实际意义4 细菌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所致的基因转移与重组5 细菌遗传变异在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包括Ames试验、遗传工程等教学要求1 掌握基因转移与重组,包括转化、转导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转移方式及后果;掌握F质粒、Hfr、R质粒的特性、转移方式及后果2 熟悉噬菌体与宿主菌相互关系,溶菌周期及溶原状态、质粒、转位因子等遗传物质的特性及功能3 熟悉影印平板实验、波动实验、A

8、mes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4 了解突变的类型、回复突变机制、突变鉴定的经典实验及突变的实际意义5 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第三章细菌耐药性教学内容1.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种类2. 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3. 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耐药的生化机制4.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教学要求1. 掌握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2. 掌握细菌耐药机制及其预防3. 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第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教学内容1 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2 细菌感染的类型3 细菌毒力、半数致死量的概念4 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和毒素,细菌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部位5 黏附素、胞外酶和抗吞噬因子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6 细菌内

9、、外毒素的性质及致病作用7 影响细菌感染的因素教学要求1 掌握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全身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和内毒血症);细菌毒力的两个表现:侵袭力(有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蛋白等);细菌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2 熟悉黏附素、胞外酶、抗吞噬因子等细菌侵袭力相关结构和组成;3 了解细菌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机制。4 了解感染途径及类型,病原菌、非病原菌的概念;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的概念及特点。5 了解影响细菌感染的因素2 抗细菌感染免疫教学内容1 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补体等2 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和杀菌机

10、制3 抗体的免疫效应包括调理作用、溶菌作用、对外毒素的中和作用4 细胞免疫效应:TC和TD细胞对胞内菌的作用5 抗胞内菌感染免疫教学要求1. 掌握抗菌抗体的作用机制2. 熟悉TC和TD细胞对胞内菌的免疫作用3. 熟悉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4. 了解抗菌免疫的启动和抗原的呈递作用5. 了解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免疫的主要差异3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感染教学内容1.正常菌群的分布及其生理作用、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2.微生态平衡与失调3.机会性感染4.医院感染的概念及特点、分类、流行病学特征及因素、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教学要求1.熟悉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学作用;微生态失调的定义及分类。2.熟悉:生

11、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因素。3.掌握条件致病菌的定义及其致病条件4.熟悉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和自身感染了解正常菌群分布及其生理功能5.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特征;微生态失调的防治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1 细菌感染的检查教学内容1 采取标本的原则2 细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血清学鉴定3 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涂片染色镜检、常见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4 血清学诊断教学要求1 熟悉采取标本的注意点、血清学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2 熟悉细菌的分离鉴定过程;了解郭霍法则和分子郭霍法则的应用和适用范围3 熟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2 细菌感染的防

12、治原则教学内容1. 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人工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的常用生物制品2. 细菌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的概念及种类教学要求1. 掌握疫苗的种类,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比较;2. 熟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3. 了解基因疫苗、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的概念。4. 了解抗菌药物种类第六章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教学内容1.消毒与灭菌:常用术语与概念,物理、化学灭菌法2.生物安全的概念3.实验室生物安全4.对生物恐怖活动的防范5.灾害后微生物感染教学要求1. 熟悉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的基本概念2. 熟悉常用的湿热灭菌法的原理及其用途3. 熟悉紫外线和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4. 了解化

13、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及其种类5. 了解生物安全的概念6.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级7. 了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分级及个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8. 了解生物武器及其防范9. 了解灾害后微生物感染的特点、防控原则第七章球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教学内容1. 葡萄球菌属及化脓性球菌的概念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结构与培养等主要生物学性状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4. 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教学要求1. 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SPA、凝固酶、溶血毒素、肠毒素等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 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二节 链球菌属教学内容1. 链球菌的概念及其分类2. 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

14、质及所致的化脓性和非化脓性感染3. 实验室诊断和抗“O”试验4. 肺炎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实验室诊断5. 甲型链球菌的特点及所致疾病6. B群链球菌所致疾病7. D群链球菌与肠球菌教学要求1. 掌握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类等,以及该菌所致的常见疾病2. 掌握抗“O”试验原理、方法及诊断意义3. 了解链球菌的分类4. 熟悉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胆汁溶菌试验和Optochin试验的原理和意义5. 了解其他链球菌与致病关系、其它常见链球菌的主要鉴定方法第三节 奈瑟菌属教学内容1. 奈瑟菌属概述2. 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3. 脑膜炎球菌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4. 淋球菌教学要求1. 熟悉脑膜炎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实验室诊断2. 熟悉脑膜炎球菌的致病机制及免疫特点3. 了解脑膜炎球菌的分型及防治原则4. 了解淋球菌所致疾病及主要防治措施第八章肠杆菌科教学内容1. 肠杆菌科的分类及共性2. 大肠埃希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3. 大肠埃希菌所致疾病及其致病机制4. 大肠埃希菌的实验室检查5. 志贺菌属的血清学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6. 志贺菌的防治原则7. 沙门菌属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抗原结构与分类8. 沙门菌的致病因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