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有个性的思想者》. 曾经有这样一位同学,他身体瘦弱,长得又不帅,在班级中几乎享受不到太多的快乐,同学们都瞧不起他.他没有怨父母怨同学,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内心坚强的人,于是他发愤读书,整合,发展前人的智慧,创立了自己的超人哲学体系. 这个人就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尼采的超人理论诞生后就风靡了西方世界,"把自己激励成超人","做最好的自己","做你想做的人"等一系列书籍,文章迅速涌入中国,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在我看来,尼采就是一个有个性的思想者.文章《心中的芦苇》结尾是这样说的: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在场的每个人那么,如何才能形成有个性的思想呢?我认为,应该多读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各类好书,中外经典书籍.应该说,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在向这个目标迈进,我们参加中考、高考的目的在于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自身个性的逐步形成。
但我们也看到,有极少数同学仍沉溺在"口袋书"等快餐文化中,甚至难以自拔. 诸如《卡通故事会》,《校园黑侠》,《狂神》等.请大家想一想,读了这些书的你能长进多少?是不是离有个性的思想这个目标越来越远了呢? 再说教科书,你读历史,不要怨恨自己在傻背,而是要思考,读了中国近现代史,你会发现1750年至1949年间中国失去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譬如工业化.所以你发现了这个思想,就更能增强自己的学习历史的责任感,增强我们的使命感你读地理,不要怨恨知识点太多背起来吃力,你会发现西方在冷战思维下对中国设下的三条封锁链就在我们的地理书中.所以,教科书同样能给我们思想与力量.再说个性,我想,个性首先是来自我们的内心,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面前,唯拥有像尼采一样的内心的宁静与坚强才是我们形成自身个性的前提与条件.其次,有个性首先体现在对规范,规章制度的模范执行,如我校德育处正在整治的仪容仪表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努力展示我们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待人接物等智商、情商多方面的强项,即是个性的具体展示. 同学们,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读好书形成有个性思想的好时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个性形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