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7693862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在长江下游与它属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良渚文化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A.“满天星斗”B.“多元一体”C.“同出一脉”D.“兼容并蓄”3、据说,尧舜再时代选贤与能,“天下为公”。但是,从夏朝开始,最高统治者以“

2、天下为家”。这是因为夏朝实行(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嫡长子继承制D.分封制4、商周围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这主要表明商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一种( )A.较为松散的臣服关系B.等级严密的控制关系C.基于神权的控制关系D.基于血缘的分封关系5、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其占卜的内容涉及天气晴雨、农作收成、打猎、祭祀等。这反映出商朝的政治特点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D.奠定多元一体格局6、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

3、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姓氏的这一特点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7、左传桓公二年中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当时( )A.统治秩序稳定B.血缘关系复杂C.社会等级森严D.君主专制加强8、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通常会统计“籍贯”。籍贯通常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从母系的相对较少。“籍贯”传统源于( )A.宗法制B.道家思想C.分封制D.神权观念9、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妻A三哥(20岁)B四

4、哥(14岁)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二哥(22岁)A.AB.BC.CD.D10、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礼器B.农具C.食具D.兵器1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重大变化的判断,最确切的是( )A.“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B.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歧视蛮夷C.各民族一律平等D.华夏族分布范围缩小12、春秋战国时期,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体现了( )A.礼崩乐坏B.百家争鸣C.政治稳定D.民族融合1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产生了金属货币,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

5、发展,出现了逐渐取代贝币等实物货币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大发展B.分裂割据的变局C.铸造技术日渐成熟D.统一进程的加速14、吕氏春秋审分览中“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农耕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土地所有制的根本变革C.诸侯国的税制改革D.水利灌溉工程大量兴建15、孔子认为,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如果富贵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由此可知孔子( )A.重视社会道德构建B.主张“为政以德”C.认同社会等级秩序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16、“天下莫柔弱于

6、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17、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犁牛耕出现的推广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D.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18、孟子认为对市场商业、关卡商旅均不应征税,只能对农业征税。对农业征税时,官府只能征收扣除成本后的收成部分,而且应该实行“什一而税”的低税率。这体现了孟子的( )A.仁政理念B.重农思想C.民主观念D.辩证思维19、论语颜渊记载:“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

7、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A.以民为本B.礼法并用C.无为而治D.教化万民20、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楚威王慕庄子之名曾派人以钱财相位相邀,但庄子以祭牛为例,认为其蓄养多年衣着华丽无非是为了送入太庙当祭品,还不如自由自在的小猪,在污泥中自得其乐。材料反映出庄子的人生态度是( )A.齐物B.逍遥C.先义后利D.重义轻利21、有学派提出了如图的思想主张,符合该学派理论的是( )A.相生相胜B.天人合一C.隆礼重法D.对立统一2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与材料相符的是( )A.削弱相权B.提出重农抑商C.强化专制D.加强中央集权23、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

8、特色,其中有不少是源自先秦诸子百家。下列最能反映法家思想的是( )A.郑人买履B.福祸相依C.舍生取义D.墨守成规24、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学派提倡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别相恶、交相贼”,并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据此可知,这一思想学派应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5、孟子“养浩然之气”与宇宙天地相交通;墨子认为荣辱、安危等一切系于人的努力;庄子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兵家充分发挥高度冷静的理智;韩非子对待人生如战场。上述思想家对人生、生命、生活的认识( )A.注重伦理和政治秩序的重建B.极大推动了兼并战争的爆发C.

9、是中华思想文化的丰富养料D.都满足了统治者争霸的需要2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中央任命D.地方推举2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B.建立皇帝制度C.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2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下编)中写道:“(秦朝)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防线来。”这里的“一条防线”是指( )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D.采取“远交近攻”29、大一统在中国之所以一成不变,

10、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古至今,一直有许多中国人热爱、推崇大一统。明朝的李贽在藏书中尊始皇为“千古一帝”。这表明秦始皇被后人尊崇主要是因为他( )A.一统天下B.首称皇帝C.统一度量衡D.开创郡县制30、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农民流离失所,甚至自卖为奴;投机商乘机哄抬物价,民不聊生。面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B.休养生息C.焚书坑儒D.独尊儒术31、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百姓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贴生活。这一政策旨在( )A.促进商品流通

11、B.改善民众生活C.发展小农经济D.维护封建统治32、“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出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这段文字的特点是( )A.恬静安宁,朴素绮丽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C.朴实生动、传播广泛D.脍炙人口、千古绝唱33、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的不朽史学名著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34、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大”。这一现象导致了( )A.王莽篡夺政权B.政治腐朽黑暗C

12、.诸侯势力膨胀D.藩镇割据严重35、两千多年前,我们先辈筚路蓝缕,他们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欧亚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把我国东部农耕文明集中发达地区与“西域”及其以西各邦国联系起来。它也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丁途”的盛况。材料表明“丝绸之路”( )A.为东西方丝绸交易的专用通道B.拓展了汉朝的统治区域C.密切了东西方地区之间的联系D.是东西方贸易唯一通道二、材料题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

13、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摘自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2)归纳材料二中商鞅变法措施。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14、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位君主采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据材料“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红山文化同时期的,且处于长江流域的是良渚文化,D项正确;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属于黄河流域,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河姆渡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代表,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2、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在起源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都有文明出现,且具有地域特点,同时这些文明又有共同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B项正确;满天星斗指的是中华文明在起源上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天山南北、草原地区等,材料没有体现满天星斗,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的文明在来源上是相同的,不能体现同出一脉,排除C项:兼容并蓄指的是中华文明对周边文化的兼收并蓄,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