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jx****3 文档编号:37692560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符合下面描述特征的古人类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在“北京周口店文化节” 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方发给他 一块瘦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符合“北京人”所处时代的工具应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铜制工具D.硬质土块3.小王同学就原始农耕生活这节课设计了 4个小标题,其中可信的一项是A.元谋人使用耒相生产工具B.河姆渡居民种植农作物粟C.半坡人住着半地

2、穴式房屋D.山顶洞人培育了水稻品种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中国最早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是 禅让制,它的选举标准是看A.财富多少B.品德才能C.年龄大小 D.血缘亲疏5.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它的建立者是A.启B.尧C.舜 D.禹6.“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交战双方的统帅人物,他们率领各自的军队在牧野展开决战。最后,姜子牙打败申公豹,随后姜子牙举行封神大典来庆贺胜利。”与这一神话传说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王东迁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黄帝大战蚩尤 7.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

3、土的最重的 青铜器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 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9.战国时期,“(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军队因此被称为“虎狼之师”。这种现象 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确立县制B.严明法度C.鼓励耕织D.奖励军功10.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政治上主张A.“无为而治”B. “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 “仁政”“礼治”11.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有 助于了解材料出处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资治通鉴御史大夫,秦官

4、,位上卿掌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A.地方管理B.三皇五帝C.制度创新D.统一进程12. 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 d),欣欣家国”,其以“龘”字为题眼,活用生僻字, 不仅用字贴切、生动,而且由此引发对“龘”字的关注和相关话题讨论,对推行规范汉字发挥积极作用。回望历史,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行书13.作为语言精华而存在的成语,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学习历史很有帮助。下列成语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的是A.围魏救赵B.揭竿而起C.纸上谈兵D.草木皆兵14.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A.

5、统一货币B.大兴土木C.严刑峻法D.休养生息15.以下属于“文景之治”措施的是A.修建都江堰B.田赋三十税一 C.裁减官员 D.“兵罢皆归家”16.他十七岁就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一生践行着“匈奴未灭,何以 家为?”的誓言,他与卫青出击匈奴,保卫了大汉山河。材料中的他是 A.董仲舒 B.霍去病 C.主父偃 D.汉景帝17.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8.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作为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罗马帝国也通

6、过丝绸之路不断尝试与中国的联系。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 点位于A.长安B.洛阳C.玉门关D.楼兰1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A.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C.西域物产大量传入中原 D.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20.用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此,司马迁发愤著书,写出的不朽历史著作是A.齐民要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2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正确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

7、的形势”的图示是 22.“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文中的“变乱”指的是A. “国人暴动”B.楚汉之争C.黄巾起义D.八王之乱23.宋书记载:“江南地旷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这反映出江南地区A.生产力水平比较低B.人民生活没有保障C.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D.海外贸易非常发达24.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导致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重陷混乱”的战役分别是A.官渡之战、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D.漠北之战、淝水之战2

8、5.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A.贾思勰B.顾恺之C.张仲景D.祖冲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25分)26.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迁都洛阳后,他量以移风易俗为重点,从服饰、语言、籍贯、姓氏、国家祭

9、祀等方面,对拓跋鲜卑旧俗进行了全面变革。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少数民族主动融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的历史典范,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 材料四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亦省兰州市红古区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共同制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和红古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创新发展先行区示范样板的实施方案,共同打造两地党建教育基地、湟水滨河景观、特色农业支柱、物流快捷通道、工商互通链条、河湟文化品牌、资源互补渠道、社会治理格局、和谐示范家园,开辟了民族团结进步联创新路径。摘自红古民和开辟跨省级县区民族团结进步联创新路径

1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图一、图二相关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任选两个角度,谈谈汉武帝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并概括这一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3分)(4)阅读材料四,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哪些努力。(2分)27.历史如江河般奔腾向前,优秀文化却恒久不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摘自论语 材料二书法与汉字

11、,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凝、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和他在教育方面的主

12、张。(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8分)(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2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2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CBDCBADACB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BBDADBBDCCD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25分)26.(1)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2 分 )(2)政治:颁

13、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文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军事:北击匈奴。 (任选两个角度, 每个角度任答一点即可,4分)(3)重点:移风易俗。 (1分)意义: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发展。(任答一点即可,2分)(4)拥护、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树立民族平等意识,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27.(1)核心思想: “仁”; (2分)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有教无类”等。 (任答一点即可,2分)(2)条件:造纸术的发明;书法家们的不懈追求;国家政策(政府)的推动。 (任答两点即可,4分)书法家及作品:王羲之; ( 2 分 ) 兰亭集序。 ( 2 分 )(3)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和发扬光大。 (言之有理即可,2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