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37678927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不是教育研究的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教育研究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伦理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江南博哥)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A.宗教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正确答案:B 【解析】生物起源说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主导论 C.遗传决定论 D.外因决定论 正确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

2、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强调应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A.古代雅典教育 B.古代斯巴达教育 C.古代埃及教育 D.古代印度教育 正确答案:A 【解析】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A.亚里士多德 B.苏霍姆林斯基 C.保罗朗格朗 D.卢梭 正确答案:B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其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A.教育领导体制 B.教育行政体制 C.教育管理体制 D

3、.学校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D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个案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叙事研究法的内涵。()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也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正确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

4、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A.劳动技术教育 B.体育 C.社会公益劳动 D.美育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义务

5、教育 B.素质教育 C.创新教育 D.全民教育 正确答案:B“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社会发展功能 D隐性功能 正确答案:B 【解析】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题干阐述的是标准化的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体现了教育的负向功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正确答案:B 【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要把教育摆在一个最先发展的位置;“化民成

6、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君子要使民众形成好的习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这两句话都是说明教育对政治的重要作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论语 B.孟子尽心下 C.孟子尽心上 D.大学 正确答案:C 【解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是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第一人。“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这是()推崇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正确答案:A 【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

7、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这段话体现了()的观点。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师中心论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的观点。“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这说明()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

8、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描述说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教育能够干什么”是指() A.教育属性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应 正确答案:C 【解析】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即用来描述“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正确答案:B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现代社会 C.封建社会 D.古代社会 正确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原始社会的教育还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生活经验。“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10、()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 正确答案:A 【解析】前制度化教育的教育实体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大众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网络教育 正确答案:B 【解析】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所体

11、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 A.藏息相辅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原则。“同流而不合污”“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反映出()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 正确答案:C“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表明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 A.等级性 C.刻板性 B.专制性 D.象征性 正确答案:A 【解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里读书人的地位高,体现了等级性。“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实践主体论 D.多

12、因素相互作用论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描述强调了个体身心的发展来自于内心,因此是内发论的观点。“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下列关于这段著名言论的提出者的选项正确的是() A.提出了“白板说” B.批判绅士教育论 C.认为人的观念是生来就有的 D.著有爱弥儿一书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段著名的言论出自洛克,他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他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3、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正确答案:D 【解析】古代埃及开设有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强调“以僧为师”和“以吏为师”。“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了()对确立教育目的的影响。 A.文化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文化对确立教育目的影响。“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A.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正确答案:D 【解析】“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育思想,它倡导教育的“终身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与发

14、展萨战略主题是() A.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B.坚持德育为先 C.坚持能力为重 D.坚持全面发展 正确答案:A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说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15、() 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B.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正确答案:A 【解析】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体现了()的教育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正确答案:C 【解析】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由此可知,针对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就需要通过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进行解决。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正确答案:【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个体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