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路开 文档编号:376703168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盛夏的校园花木勃发,生机盎然。学校初一年级开展“花样年华校园花木文化节”主题活动,拟分三个专题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供同学们浏览学习。(1) 【专题一】千载流芳 文学组的同学搜集到以下文字资料。请你帮助完善,完成各题。翻开中国文学史,无数文人为花草树木所倾倒: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太白醉卧花丛,子美对花溅泪,梦得盛赞牡丹【注】群芳中,梅,剪雪ci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清芬静雅;竹,经冬不凋,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梅、兰、竹、菊都有刚直不阿的高洁品格和谦虚内敛的君子风度,因此被誉为“四君子”。所有这些人格化的精神象

2、征,都使自然界的花木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点缀了中华文化,rn泽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有同学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据拼音写汉字和词语的文中义有疑问。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倾倒”在这里指的是无数文人对花草树木的爱慕,所以“倒”应读作“do”。B.“剪雪ci冰”是一个并列短语,指梅花不惧寒冷的特性,所以“ci”应写作“裁”。C.“点缀”的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在这里与“中华文化”不搭配,应改为“丰富”。D.“rn泽”在这里的意思是花木精神滋养着国人的心灵,所以“rn”应写作“闰”。为方便读者理解,需要为上文的画线语句补写一个注释。请你补充完整。【注释】“梦得”是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字,这学期我们学

3、了他的文章。他曾在赏牡丹一诗中写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赋予花木人格化的描写是诗词的常用手法。一位同学找了吟咏“四君子”的诗句作为补充材料。请你帮他挑出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句(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B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明郑网兰花)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清郑燮竹石)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2) 【专题二】拈花弄月 习俗组的同学重点探究了人们爱花的原因,并描述了民间的赏花胜景。请你编审、校对他们提供的材料,完成各题。赏花自古被视为一种雅兴。对于大众而言,绚丽的色彩、扑鼻的香气是花

4、卉的价值所在,但文人士大夫却不以为然。文人赏花,重在品味花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比如菊花由于岁寒不折、傲立风中的秉性,受到众多知识分子的追捧。它枯而不落,与其他花卉迥乎不同,成为了保持民族气节的象征。民间赏花习俗由来已久。京城人爱花,每至花期,便邀约三五好友外出赏花。明清时期,不仅人工培育花卉技术的进步,而且京城的观赏花卉空前繁多,赏花的场所也大幅增加。当时的什刹海已是京城家喻户晓的赏荷中心,每年农历六月,大量游客慕名而至。到了秋季,京城再掀赏菊风潮,金黄的菊花洋洋洒洒,被色彩点燃的天宁寺最是耐人寻味。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不以为然 B.迥乎不同 C.家喻户晓 D.耐人寻味文

5、中画线语句有表达欠妥之处,请你帮助修改。修改: 有同学曾见过一副有关月夜赏花的对联,建议把它放入此专题,但对其中一些词语的顺序记忆模糊,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月深处琴瑟 花归时衣带 A听雅赏香 B. 赏雅听香C听香赏雅 D赏香听雅(3) 【专题三】妙笔生花书画组的同学搜集到一些有关花卉的书画作品。请你欣赏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鲁迅先生一生钟情于梅花。少年时期,鲁迅曾经抄写过二树山人写梅歌;后来又请自家远房亲戚刻了一枚印章。同学们看到这两件作品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抄本二树山人写梅歌是用楷书抄写的,笔画连绵,潇洒恣肆。B抄本二树山人写梅歌是用

6、行书抄写的,整齐匀称,秀雅方正。C印章“只有梅花是知己”是用篆书刻制的,方中有圆,古朴典雅。D印章“只有梅花是知己”是用隶书刻制的,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菊花和月季被尊为北京市市花,经常作为装饰花卉出现在首都的大街小巷,广受市民喜爱。根据下面这两种花卉的图文资料,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请你仿照例句,写一个关于月季的排比句。例句:我喜爱菊花,喜爱它千姿百态,喜爱它花团锦簇,喜爱它傲霜挺立。仿写: 2.默写。(1)下面是两幅表现木兰诗中场景的图片,请任选一幅,默写出相关诗句:,。(2)古人登高赋诗,有这样一些缘由:怀人思乡,满目愁绪,如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凭高怀古,慨叹人生,如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豪情,吐露志向,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 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 ”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既描写了村外山间水畔的景色,又蕴含哲理,后人常用“山重水复”借指 ,用“柳暗花明”借指转机或希望;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描摹了山西村的风俗画卷;在尾联中,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山西村的 之情。(2) 花草树木是古诗词的常

8、见意象。历代诗人常以“柳”入诗,借此传达不同的情感。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简要说明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注折柳:这里指汉代乐府名曲折杨柳。4.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

9、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节选)注: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薄丛:草木聚生处。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君子避世,乐在其中,不觉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也不烦闷。平居:平时。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蔼(i)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含章以时发者也:人的美在内心,遇到适当之时必发之于外。(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可爱者甚蕃 兰甚似乎君子 景色甚佳

10、 相谈甚欢B. 自李唐来 自古人知贵兰 自欺欺人 自私自利C. 香远益清 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受益匪浅D. 陶后鲜有闻 鲜艳夺目 鲜为人知 屡见不鲜(2) 翻译两文中的画线语句,并结合全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晋陶渊明独爱菊。翻译:只有晋代的陶渊明喜爱菊花。理解:开篇写晋代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是为了与唐人爱牡丹作对比,以突出牡丹广受人们喜爱的原因。B.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理解:此句作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独特、高洁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保持操守。C.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11、翻译: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这类的杂草没有什么两样。理解:此句写的是像兰花一样的君子和像萧艾一样的小人住在一起,缺乏自己的特点。(3) 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背景下,周敦颐和黄庭坚分别撰写了爱莲说和书幽芳亭记。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填写下面积累卡片。 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君子”花的特点君子之德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君子正直不苟,不趋炎附势兰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君子能耐得住寂寞,不因无人赏识自己而忧愁烦闷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5.阅读名著就是要“走进”作

12、品,将自己化身为书中的某个人物,进入到某个场景,感受他(她)的境遇;也要“走出”作品,在回味思考中加深理解。请你从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中任选一部作品,将下面的读书卡片补充完整。走进书中在阅读 时,我将自己化身为 ,在 的时候,我 (说或做)。掩卷沉思回味这个场景,我的思考是: 6.杨 柳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不过出于偶然而已。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但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

13、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

14、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甲】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乙】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