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376592945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四个物体的闪光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BCD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

2、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C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3、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5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6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水面“折”枝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斑马倒影7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8在常温下,声音传播速度最大的介质是()A玻璃B空气C水

4、D真空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调整蜡烛(未点燃)、凸透镜和光屏,使实验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下情形属于已经调好的是()ABCD10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30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C在第35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30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11李玉同学升入中学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再加上没有注意正确用眼,使他患上了近视眼,下列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正确的是( )ABCD12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cm/sB12 m/s

5、C1.2 m/sD1.2 km/s13关于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水比0的冰热B0的冰比0的水冷C0的水和0的冰冷热程度一样D无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1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15下列现象中与日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16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7下面哪项措施的目

6、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的地方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18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19合唱队的“高声部、低声部”中的“高、低”是指声音A响度B音调C音色D音量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C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人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21光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发生反射,若入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A30

7、B60C90D15022下列实例中,属于凹透镜应用的是()A近视镜片B照相机镜头C投影仪镜头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23下列几个实例中,能够减少摩擦的是A举重时举重运动员一般都需要在手掌上搓一些白粉。B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C拉杆式书包底下装有轮子。D在皮带传动中把皮带张紧。24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两种液体的比热大小应是()AcA = cBBcAcBCcAcBD无法确定25为庆祝“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整个仪征城都进行了亮化美化,许多旧式路灯和景观灯都换上了新的LED灯,但不知哪种灯泡更节能小明认为:换上

8、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2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B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C夏天,剥开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D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2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28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蜡烛A作为物体,用蜡烛B模拟A的像。下列说法错

9、误的是()A白纸应放在水平面上,茶色玻璃板应与白纸垂直B为了使成像更清晰,蜡烛B应该点燃C蜡烛A、B的长度应该相等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29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30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山东肥城的桃木工艺品更是远近闻名。桃木工艺品的制作要经过去皮、雕刻、打磨、上漆等过程,那么桃木工艺品在这些加工过程中质量会变大的是A去皮B雕刻C打磨D上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

10、0题,20分)31尤克里里是时下流行的入门级乐器。演奏过程中,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声音的_;演奏的乐曲通过_传到听众耳中。32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白纸呈_色,红字呈_色。33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4液体体积为_mL。35冬天,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形成的;厨房烹饪时,关闭的玻璃窗上容易起雾,该雾气常常出现在窗户的侧_(填内或外)36前段时间江淮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

11、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成为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并从周围_大量的热(填放出、吸收),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为降雨创造条件。37如图是几种测量工具使用后显示的情况,由图甲可知,绕在铅笔上的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密绕20圈,其直径为_cm,由图乙可知,秒表表示的时间为_s。38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_,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在物体间转移39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0s。()40公园里正在进行庆“六一”节目会演,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

12、这反映了声音_(选填“响度”或“音调”)的特性。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声带_产生的。家中正在备考的小明羡慕地望着窗外,无奈地关上窗户,这是在_减弱噪声。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 A、O、B 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将凸透镜向_移动(选填“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利用此时所成的像的原理可制成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若将蜡烛向右

13、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比刚才的像要_(选填“大” 或“小”)些。 (3)现在凸透镜左侧放置一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4)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物距 u/cm像距 v/cm像的性质1301522516.731545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实验序号3中的像距为_cm。42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甲所示,安装仪器的顺序是_(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图中利用水浴法的好处是_,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 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_;(3)用质量为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 (选填“b”“c”或“d”)。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084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车站停的总时间是1小时,然后在当日1440到达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