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531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冲刺卷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并提出了的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2.下列选项中被看作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的是A.理想B.信念C.兴趣D.需要3.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A.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B.认知能力C.社交能力D.创造能力4.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B.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C.家庭、学校和社会D.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5.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

2、映,是指()A.表象B.联想C.感觉D.知觉6.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乌申斯基D.第斯多惠7.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8.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A.实验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9.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卢梭10.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友谊,被群体接纳并成为群体成员之一。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归

3、属与爱的需要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12.小明仰望天空,以蓝天为背景看到白云像一座雪山,而以白云做背景看到天空像蓝色海洋。这种对象和背景的转换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提出“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学制改革颁布时间是()A.1951年B.1958年C.1985年D.1993年14.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C.尊师爱生、长善救失、双边

4、合作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15.心理咨询过程中使用厌恶疗法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是A.精神分析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16.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1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A.学校的领导和办学体制B.学校的规章制度C.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D.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18.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与校外活动C.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D.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19.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

5、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材D.教参20.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21.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D.成绩评定22.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个人B.小组C.班级D.个人和小组相结合23.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感觉是A.唤觉B.味觉C.视觉D.听觉24.提出“教学过程化”理论的教育家是()。A.巴班斯基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25.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韧性二、判断题

6、(8题)26.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A.正确B.错误27.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A.正确B.错误2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29.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正确B.错误30.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3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盒提取的过程。A.正确B.错误32.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A.正确B.错误33.知觉选择性受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影响。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在影

7、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_起主导作用35.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7.简述如何根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3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39.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40.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4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2.简述智力的定义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43.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44.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45.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参考答案1.C2.D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3.B4.B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

8、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导和制约作用的一种教育,它主要是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以及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发生的。5.C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花香等都是感觉。6.A7.B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理需要和后天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8.B9.A10.D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弱

9、,有归属感。11.CA、B、C、D都是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其中,有一对主要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2.A暂无解析。13.B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该指示提出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14.D暂无解析15.C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包括:(1)系统脱敏法;(2)厌恶疗法;(3)强化、惩罚与消退法。16.A17.D18.A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学生在校

10、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19.A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C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21.B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22.C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23.C

11、本题考查神经系统24.A25.C意志品质的果断性是意志机敏的表现,是善于辨明是非真伪,善于抓住时机,善于应付复杂情境,迅速而合理地处理矛盾的能力。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冒失。26.B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任务。27.B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28.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29.B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30.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

12、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1.A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时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32.B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

13、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3.A知觉的选择性就是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择和反映,而忽视其他刺激与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34.教育或学校教育35.人工概念36.(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4、。37.(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8.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39.(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40.(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原则。(3)耐心倾听原则。(4)疏导原则。(5)促进成长原则。(6)预防原则。(7)细致询问原则。41.(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42.(1)智力就是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属于智力。(2)影响因素: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43.(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方法。(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44.(1)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