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429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典型题库(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A.生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2.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主流文化3.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A.文法、算术、天文B.文法、修辞、辩证法C.哲学、算术、音乐D.辩证法、几何、音乐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A.巩固性的教学原则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C.

2、直观性的教学原则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5.“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6.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7.中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C.尊师爱生、长善救失、双边合作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8.掌握学习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卡罗尔B.奥苏贝尔C.布卢姆D.沙塔洛夫9.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

3、影响的感觉是A.唤觉B.味觉C.视觉D.听觉10.准确表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选项是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上课B.课外辅导C.备课D.作业布置12.把儿童比作太阳,强调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13.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A.访问法B.调查法C.测量法D.观察法14.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理论15.下列关于课外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课外活动学习内容多

4、样且开放B.课外活动可以补充课堂活动的不足C.课外活动可以应用到课堂讲授的知识D.课外活动就是为了巩固课堂教授的知识16.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随意后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哪一种需要看做最高层次的需要()A.尊重B.爱和归属C.自我实现D.安全18.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A.分析、比较B.分析、综合C.综合、抽象D.分析、抽象19.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合作教学B.复式教学C.设计教学D.分组教学20.“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

5、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1.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增强学生体质B.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22.斯腾伯格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情境亚理论B.成分亚理论C.经验亚理论D.认知亚理论23.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与校外活动C.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D.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24.衡量一个人某种品德是否形成,应主要考察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25.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

6、B.皮亚杰C.布卢姆D.维果茨基二、判断题(8题)26.校内学习竞赛对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A.正确B.错误27.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A.正确B.错误28.“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A.正确B.错误29.心理健康与个体心理活动达到的功能状态无关。A.正确B.错误30.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A.正确B.错误31.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A.正确B.错误32.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A.正确B.错误33.流体智力是后天形成的、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学习

7、能力。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35.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四、简答题(10题)36.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37.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38.简述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示范性的特点。39.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40.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41.简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4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43.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44.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45.性格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C2.C暂无解析。3.B4.

8、A巩固性原则是对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如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也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5.C6.B7.D8.C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通过对美国教育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掌握学习理论,即“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9.C本题考查神经系统10.D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人的个性心理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科学。11.A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辅导和检查评定成绩,其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12.D美

9、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认为学校教育要“从儿童不变的本能、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他把儿童比作太阳,认为一切的教育措施都应该围绕这个太阳转,这就是著名的“儿童中心论”。13.D观察法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问卷法是一种辅助手段,调查法、测量法和访问法都是了解学生的常用方法。14.C暂无解析15.DD项说法过于绝对,课外活动的作用绝不只是为了巩固课堂教授的知识。16.C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它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17.C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通过研究,把

10、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18.B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19.B20.A21.A22.B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其中成分亚理论是核心内容。23.A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

11、、最有效的途径。24.A本题考查品德的形成25.C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26.B校内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竞赛对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名次;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的影响甚微,因为成绩极优者会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而学习落后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27.A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28.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

12、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29.B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良好或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生活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与完善个人生活。30.A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31.B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1)人格、性格、气质三个概念都是个性心

13、理中的重要概念,要清楚它们各自的定义。(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但与人格概念不同。32.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33.B流体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形态。它是一种以生理为基

14、础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体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34.人工概念35.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36.(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37.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释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有助于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

15、心理特征;有助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38.复杂性是由教师劳动任务的多样性以及劳动对象的个别差异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劳动。示范性是指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表率,教师必须身教重于言。39.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