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335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民族文化传统D.人口结构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论语B.大学C.礼记?学记D.理想国4.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倡导的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5.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

2、性评价旨在()A.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B.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C.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D.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7.通过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方法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8.创立了交朋友小组的治疗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荣格B.罗杰斯C.卡特尔D.阿德勒9.在知觉某一事物过程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现象体现的影响知觉的因素是A.兴趣爱好B.理想信念C.知识经验D.需要动机10.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

3、21年D.1949年11.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B.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C.家庭、学校和社会D.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1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13.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称为A.观察B.思维C.表征D.表象14.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合作教学B.复式教学C.设计教学D.分组教学15.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A.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课外活动

4、D.班主任工作16.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抗战遗址,观看抗日影视剧,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这种德育方法属于A.说理教育法B.实际假炼法C.情感陶冶法D.精样示范法17.林老师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课程的特点?()A.活动课程B.隐眭课程C.综合课程D.选修课程18.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智商应该是()A.110B.115C.120D.1251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B.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C.视具体情况,可有多

5、种开端D.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20.“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21.下列不属于青少年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是A.实事求是原则B.互相接纳原则C.社会交往原则D.维护自尊原则22.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A.加里宁B.克鲁普斯卡娅C.凯洛夫D.马卡连柯23.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动作记忆D.情绪记忆24.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

6、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25.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的是()。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的进步C.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D.人工智能化生产的普及二、判断题(8题)26.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A.正确B.错误27.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A.正确B.错误28.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A.正确B.错误29.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A.正确B.错误30.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A.正确B.错误31.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A.正确B.错误32.“一把钥

7、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33.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35.在视觉记忆中,外界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登记后可以保持约300毫秒。这在记忆系统中被称为_四、简答题(10题)3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37.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38.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3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0.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41.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42.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43.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

8、面4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45.为什么说教育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参考答案1.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2.B3.C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论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4.D5.D6.B暂无解析7.C替代强化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8.B交朋友小组是罗杰斯开创的一种集体心理治疗,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小组,

9、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参加者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或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也可以用于希望提高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正常人9.C本题考查知觉的理解性。10.B暂无解析11.B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导和制约作用的一种教育,它主要是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以及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发生的。12.C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13.A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是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组织知觉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又叫“思

10、维的知觉。14.B15.A暂无解析16.C参观拉战道址,结育受国情怀。是教育者自党制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总染、重陶的方法,属于情感陶治法。17.B18.D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19.C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展开的。但有时候,学生的这四个方面会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育者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20.C21.A青少年人际交往主要进循互相接纳、社会交往、维护自尊、情境控制等基本原则。22.D23.A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在头

11、脑中所保留的是事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特点。24.A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25.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26.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27.A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

12、题干说法正确。28.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9.A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中关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学制年限、入学条件等要直接受统治阶级的有关

13、方针、政策的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30.B课外校外教育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国际规定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31.B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1)人格、性格、气质三个概念都是个性心理中的重要概念,要清楚它们各自的定义。(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但与人格概念不同。32.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33.B不只外表吸引力的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其他品质,尤其是重要品质的认定也具有同

14、样的效应。34.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35.瞬时记忆36.(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37.(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8.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释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

15、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有助于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39.(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0.(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脑力与体力的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2)造成人片面发展的原因是旧式分工;(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4)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41.美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