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101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上海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运动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视觉2.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论语B.大学C.礼记?学记D.理想国4.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5.基本的情绪

2、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A.快乐B.悲哀C.愤怒D.嫉妒6.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多元性评价7.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田老师私下查看了学生手机和日记。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A.荣誉权B.受教育权C.隐私权D.健康权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A.连续性、广延性B.长期性、间接性C.主体性、示范性D.复杂性、创造性9.同班同学、办公室同事容易成为好朋友。这种现象体现的人际吸引因素是A.外貌B.能力C.互补D.邻近10.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3、A.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B.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11.注意转移比较困难的情况是()。A.事先有注意转移的信号B.后继的活动吸引力大C.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D.后继的活动意义重大12.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3.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A.访问法B.调查法C.测量法D.观察法14.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A.组织学生活动B.做好家访工作C.做好德育工作D.指导团队工作15.王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公而忘私,尊老爱幼

4、,乐于助人。这些特征体现的是A.品德B.气质C.本能D.理想1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明了_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教育C.环境D.活动17.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友谊,被群体接纳并成为群体成员之一。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18.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毛泽东B.蔡元培C.周恩来D.朱自清19.读了红楼梦中对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描述,头脑中浮现出她的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属于()。A.感觉B.记忆C.想象D.思维20.教师以自身作为教

5、育手段是教师劳动的()A.主体性B.连续性C.示范性D.间接性2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过“产婆术”,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B.讲授法C.练习法D.情境教学法22.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A.611岁B.712岁C.11、1214、15岁D.12、1315、16岁2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B.思考过程C.学习过程D.认识过程24.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教育的()。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意识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25.每个新人职教师都应学会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6、.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二、判断题(8题)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27.心理健康与个体心理活动达到的功能状态无关。A.正确B.错误28.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正确B.错误29.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A.正确B.错误30.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A.正确B.错误3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了知识,其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A.正确B.错误32.课程计划是规定各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的指导性文件。A.正确B.错误3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

7、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_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35._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体。四、简答题(10题)36.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37.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8.简述班都拉的强化分类及其含义。39.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40.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1.简述随意后注意的特征。4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43.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44.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

8、面发展的重要意义?45.简述五人格理论中的五种特质参考答案1.D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故视觉属于外部感觉。2.D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3.C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论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4.B暂无解析5.D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9、6.C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就是终结性评价。7.C8.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摹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9.D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外貌、能力、邻近、相似、互补、性格特征。其中

10、,邻近是指人们之间相处的地理空间的距离远近。人们居住的距离越近,双方越客易接近,彼此了解越多,熟悉越快,因而容易建立密切关系。10.D为了教育好下一代,要求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11.C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先前的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如果对原来事物注意紧张程度高,新的活动又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转移就困难和缓慢。反之,注意转移就比较容易和迅速。(2)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如果转移的对象是新的事物或活动变化的事物。而且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就容易转移。(3)事

11、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如果事先具有转移注意的标志或信号,并有转移的准备.注意转移就比较容易。12.C壬子癸丑学制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给予平等地位。它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将普通教育缩短了3年,同时,在实业教育之外,增设了补习学校。13.D观察法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问卷法是一种辅助手段,调查法、测量法和访问法都是了解学生的常用方法。14.C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进行的,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15.A暂无解析。16.C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正是、说明了环境潜移默化的

12、影响。17.D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弱,有归属感。18.B近现代教育史上,美育也受到重视。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废除尊孔读经的内容,增加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19.C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0.A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是凝结在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思想品德。这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21.A22.C暂无解析23.D

13、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不仅受一般认识过程普遍规律所制约,而且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4.B25.B26.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27.B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良好或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生活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与完善个人生活。28.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29.B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

14、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0.B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31.B学生掌握了知识,其能力未必能够得到发展。因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的数量有关,还与掌握知识的方法、手段等有关。32.A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33.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34.义务教育35.非正式群体36.(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2)依据:它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上的反映。(3)贯彻要求:第一,讲解要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第二,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