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100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指人格的哪一种特点()A.独特性B.稳定性C.功能性D.整合性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A.教师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C.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D.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3.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哪一种品质()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选择D.注意的分配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A.1950年B.1959年C.1985年D.19

2、94年5.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A.兴趣B.需要C.信念D.动机6.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掌握学习”教学法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C.“导学式”教学法D.情景教学法7.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8.在抽象逻辑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动作B.形象C.语言D.表象9.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开设顺序B.教学时数C.课程设置D.学年编制10.通过中考、高考以及研究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

3、性评价1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道德的活动B.品德的活动C.政治素质的活动D.法纪观念的活动12.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A.加里宁B.克鲁普斯卡娅C.凯洛夫D.马卡连柯13.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4.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运用教育教学规律B.进行科学发现C.进行科学发明D.探索未知领域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6.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A.认知、情感、

4、行动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动、知识17.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A.文字记分法B.等级制记分法C.数字记分法D.五分制记分法18.技能的活动方式是()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19.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D.家庭、学校和社会2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与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1.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运动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视觉22.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23.基本的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A.快乐B.悲哀C.愤怒D.嫉妒24.在我国近代,“教育救国”的口号曾不绝于耳,但“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这是由于()。A.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B.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作用25.张老师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

6、)。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二、判断题(8题)26.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A.正确B.错误27.教师只要把道德规范说透,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就能形成相应的品德。A.正确B.错误28.课程计划是规定各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的指导性文件。A.正确B.错误29.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A.正确B.错误30.知觉选择性受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影响。A.正确B.错误31.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正确B.错误32.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A.正确B.错误33.技能就是习惯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

7、4.在视觉记忆中,外界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登记后可以保持约300毫秒。这在记忆系统中被称为_35.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强化有三种形式,即直接强化、_和自我强化。四、简答题(10题)36.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适应?3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8.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39.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40.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1.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43.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44.简述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原因。45.简述情绪的定义及其功能。参考答案1.B俗话说:“江山易改,

8、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2.B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3.A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其中,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4.C中共中央于198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5.B6.B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针对许多学生善于用教师板书这一特点,提出了“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纲要信号”

9、图表式教学法是以简单的符号、单词、数字、关键性的语言等各种形式把教科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号7.C暂无解析8.C暂无解析。9.C暂无解析10.C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11.B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12.D13.A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14.A创造

10、性指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与其他劳动所体现的创造性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方面。15.D暂无解析16.A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17.B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等级制记分法。其中等级制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级记分法,如优、良、中、差等;另一类是数字记分法,如5,4,3,2,1等。18.A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19.C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

11、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社会教育主要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和形式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20.D暂无解析21.D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故视觉属于外部感觉。22.C23.D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24.A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巨大,但是不能起决定作用。实践证明,离开革命,“教育救国”的口号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教育的作用不能夸大

12、到代替社会革命的程度25.A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题干所述的情况就属于诊断性评价。26.A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更多地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表现为人在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只有类型差异,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因此有优劣之别。注意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主要有: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

1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27.B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28.A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29.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30.A知觉的选择性就是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择和反映,而忽视其他刺激与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31.B能力的

14、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2.A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33.B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34.瞬时记忆35.替代强化36.(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7.(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38.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