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097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题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3.与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4.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A.普通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C.论共产主义教育D.教育过程5.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标准B.课程方案C.课

2、程类型D.教育目的6.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7.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尊B.自信C.自我效能感D.自我意识8.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A.生物进化论B.黑格尔哲学C.政治经济学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10.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这种现象属于()。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11.一个外表充满魅力的人,其品行往往也会得到较高的评价。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

3、会知觉效应是A.刻板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12.教育科学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学B.教育哲学C.教育心理学D.教育生理学13.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B.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C.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D.范例方式教学理论14.斯腾伯格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情境亚理论B.成分亚理论C.经验亚理论D.认知亚理论15.对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与阐明,这种心理学研究目标是A.陈述心理现象B.预测心理活动C.调控心理与行为D.解释心理现象16.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

4、径是()A.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17.编选和情岛所反映的量A.客现事物与动机的关系B.客现事物与两趣的关系C.客理事物与爱好的关系D.客现事物与需要的关系18.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动作记忆D.情绪记忆19.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A.学生的认识规律B.以往的规律C.学科的逻辑系统D.教学内容的思想性20.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通过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认识时间。魏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21.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

5、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A.反馈B.反映C.反射D.感应22.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A.生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23.读了红楼梦中对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描述,头脑中浮现出她的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属于()。A.感觉B.记忆C.想象D.思维2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努力25.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

6、功能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二、判断题(8题)26.课程计划是规定各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的指导性文件。A.正确B.错误27.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A.正确B.错误28.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A.正确B.错误29.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A.正确B.错误30.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A.正确B.错误31.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A.正确B.错误32.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A.正确B.错误33.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正确B.错误三

7、、填空题(2题)34.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35.在视觉记忆中,外界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登记后可以保持约300毫秒。这在记忆系统中被称为_四、简答题(10题)36.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37.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38.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贯彻哪些主要原则?39.什么是意志?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40.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41.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43.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44.短时记忆的特点45.教师劳动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参考答案1.B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

8、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果断性。2.A3.C巴甫洛夫划分的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恰与古希腊希波克里特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其中,强、平衡而不灵活型表现为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而难以改变,庄重、行动迟缓而有情性;黏液质表现为情续平稳、安静稳重、自制力强,但主动性较差、思维灵活性略差,行动迟缓。4.B5.A本题考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6.D暂无解析7.C班杜拉于1997年提出一个新概念,即“自我效能”,用以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强化),而且受“人对结果的期望”这一认知因素的影响。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9、。8.D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9.C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10.D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例如,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这种现象就属于联觉。11.C暂无解析。12.A13.D14.B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其中成分亚理论是核心内容。15.D心理学的研

10、究目标具体表现为陈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活动、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其中,解释心理现象是对已知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因果关系,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目标。16.A暂无解析17.D情结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8.A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在头脑中所保留的是事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特点。19.A暂无解析20.B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21.C反射是指有机

11、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映。例如,窗外传来声音,我们立即向声源转过头去;食物放进嘴里,立即引起唾液分泌等22.C23.C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4.B25.A题干所述为教育的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6.A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27.B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28.B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

12、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29.A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的生活适应、学习焦虑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等意识层面的问题.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则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精神疾病、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它更多涉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30.B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1.B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

13、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32.A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33.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4.人工概念35.瞬时记忆36.1.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学热闹的程度,而是看学生思维的深度;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不是看教学过程是否顺畅,而是看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14、能力。2.一堂好课,教学效果一定要好。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圆满完成教学任务。3.一堂好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教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教学生,而是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要研究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采取科学技术,提高育人质量。37.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释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15、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有助于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38.(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或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或有的放矢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5)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或疏导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或长善救失原则)(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