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096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实习作业法C.练习法D.实践活动法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A.社会B.地方C.学校D.家庭3.能够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的注意品质称为()。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4.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田老师私下查看了学生手机和日记。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A.荣誉权B.受教育权C.隐私权

2、D.健康权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A.巩固性的教学原则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6.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A.自愿、灵活、实践B.自主、自立、自愿C.自愿、自主、自立D.自主、自立、实践7.在课外校外教育的多种组织形式中,以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所开展的活动属于A.个人活动B.研学旅行活动C.小组活动D.群众性活动8.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9.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

3、育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适用,它并未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社会性C.个体差异性D.相对独立性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11.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B.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13.教师以自身作为教育手段是教师劳

4、动的()A.主体性B.连续性C.示范性D.间接性14.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的原则B.现实性与方向性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5.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6.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A.情绪B.美感C.理智感D.道德感17.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D.成绩评定18.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语义编码B.听觉编码C.视觉编码D.模像编码19.下列选项中,属

5、于动作技能的是A.阅读技能B.写作技能C.驾驶技能D.运算技能20.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21.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A.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2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3.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A.文法、算术、天文B.文法、修辞、辩证法C.哲学、算术、音乐D.辩证法、几何、音乐2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进行科学的发现B

6、.进行技术的发明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探索未知领域25.提出“教学过程化”理论的教育家是()。A.巴班斯基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二、判断题(8题)26.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A.正确B.错误27.“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A.正确B.错误28.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A.正确B.错误29.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A.正确B.错误30.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A.正确B.错误31.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

7、一依据。A.正确B.错误32.知觉选择性受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影响。A.正确B.错误33.心理健康与个体心理活动达到的功能状态无关。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35.在视觉记忆中,外界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登记后可以保持约300毫秒。这在记忆系统中被称为_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37.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38.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基本特点。39.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0.简答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41.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42.简述学制的建立依据。4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4.简

8、述情绪的定义及其功能。45.美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何意义?参考答案1.C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它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2.B中共中央于1985年颁布了这项决定,在这项决定中,国家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3.C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在一定时阀内,只能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注意分配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上的注意品质。4.C5.A巩固性原则是对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如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也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

9、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6.A课外校外教育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分别是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7.C本题考查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8.A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9.D教育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可体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任何一种教育,尽管受当时的社会所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10.B暂无解析

10、11.C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2.D为了教育好下一代,要求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13.A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是凝结在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思想品德。这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14.C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矛盾观。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德育原则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正体现了这一点。15.D暂无解析16.C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

11、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17.B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18.C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包括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其中,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19.C本题考查动作技能20.B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21.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22.D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一系

12、列新的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23.B24.C暂无解析25.A26.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7.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

13、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28.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29.A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30.A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的生活适应、学习焦虑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等意识层面的问题.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则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精神疾病、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它更多涉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31.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14、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2.A知觉的选择性就是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择和反映,而忽视其他刺激与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33.B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良好或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生活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与完善个人生活。34.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35.瞬时记忆36.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生态教育。37.(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38.(1)学科课程的特点:第一,重视对未来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第二,主张分科教学:第三,强调教材的逻辑组织和训练的价值。(2)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主张“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