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093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以跑、走、跳、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是()A.田径B.体操C.球类D.武术2.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的原则B.现实性与方向性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曾多次表示:“我最大的幸福,也许是倒在手术台上。“他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忘我精神属于性格的A.理智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态度特征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A.独立性B.继承性C.社会性D.永恒性5.持有“教育即生活”

2、“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6.教育是一种()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C.社会现象D.心理现象7.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8.林老师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课程的特点?()A.活动课程B.隐眭课程C.综合课程D.选修课程9.近代教育史上,高度评价教育对社会、对人发展的作用,并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10.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3、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影响B.学校教育C.先天遗传D.社会环境11.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他的这种消极情绪属于()A.抑郁B.悲哀C.焦虑D.恐惧12.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与校外活动C.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D.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1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论语B.大学C.礼记?学记D.理想国14.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A.文字记分法B.等级制记分法C.数字记分法D.五分制记分法15.下列最适合矫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A.系

4、统脱敏法B.厌恶疗法C.自由联想法D.宣泄疗法16.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的教育目的是()。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D.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7.教育的本质属性是()。A.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B.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C.使新生一代接受现有的主流文化D.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8.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开设顺序B.教学时数C.课程设置D.学年编制19.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学制D.多轨

5、学制20.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A.实验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21.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尊B.自信C.自我效能感D.自我意识22.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动作记忆D.情绪记忆23.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2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指人格的哪一种特点()A.独特性B.稳定性C.功能性D.整合性25.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

6、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二、判断题(8题)2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盒提取的过程。A.正确B.错误27.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A.正确B.错误2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A.正确B.错误29.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3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31.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A.正确B.错误32.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A.正确B.错误33.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A.正确

7、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手舞足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表情35.注意具有选择、保持、_的功能四、简答题(10题)36.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37.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38.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39.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40.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学意义。41.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2.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43.简述情绪的定义及其功能。44.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45.性格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A暂无解析2.C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矛盾观。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8、德育原则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正体现了这一点。3.D暂无解析。4.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为动物的本能行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质,掩盖了剥削阶级教育的阶级实质,是不科学的观点。5.C6.C暂无解析7.B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8.B9.A夸美纽斯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10.B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1.A12.A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

9、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13.C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论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14.B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等级制记分法。其中等级制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级记分法,如优、良、中、差等;另一类是数字记分法,如5,4,3,2,1等。15.A系统脱敏法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对治疗考试焦虑的情绪成分具有明显作用。16.D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

10、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7.D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作用,促使其发展的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8.C暂无解析19.A20.B21.C班杜拉于1997年提出一个新概念,即“自我效能”,用以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强化),而且受“人对结果的期望”这一认知因素的影响。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22.A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在头脑中所保留的是事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特点。23.C24.B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

11、,就相对稳定下来了。25.B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果断性。26.A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时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27.A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28.A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的生活适应、学习焦虑职业选择

12、、人际关系、恋爱等意识层面的问题.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则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精神疾病、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它更多涉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29.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0.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13、因材施教原则。31.A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32.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33.B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34.姿态或身段或肢体35.调节和监督36.(1)德

14、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7.(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38.(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