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059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A.认知、情感、行动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动、知识2.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3.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4.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5.王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公而忘私,尊老爱幼

2、,乐于助人。这些特征体现的是A.品德B.气质C.本能D.理想6.在知觉某一事物过程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现象体现的影响知觉的因素是A.兴趣爱好B.理想信念C.知识经验D.需要动机7.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通过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认识时间。魏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8.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学制D.多轨学制9.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友谊,被群体接纳并成为群体成员之一。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

3、D.归属与爱的需要10.班会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刘老师要求同学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她采用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11.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A.不均衡性B.顺序性和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稳定性和可变性12.下列不属于青少年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是A.实事求是原则B.互相接纳原则C.社会交往原则D.维护自尊原则1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14.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A.文法、算术、

4、天文B.文法、修辞、辩证法C.哲学、算术、音乐D.辩证法、几何、音乐15.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1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7.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18.我国现代学制建立于()A.盛唐B.明末C.清末D.民国19.张老师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A.诊断性评价B.

5、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20.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A.情绪B.美感C.理智感D.道德感21.关心集体、对人热情、乐于助人、为人谦虚等特点,属于|生格的()A.理智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态度特征22.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23.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A.社会B.地方C.学校D.家庭24.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孙,

6、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出的教学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25.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A.加里宁B.克鲁普斯卡娅C.凯洛夫D.马卡连柯二、判断题(8题)26.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A.正确B.错误27.技能就是习惯A.正确B.错误28.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A.正确B.错误29.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A.正确B.错误30.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A.正确B.错误31.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A.正确B.错误32.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庭教育。A.正确B.错误33

7、.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了知识,其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35._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体。四、简答题(10题)36.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贯彻哪些主要原则?3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8.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39.简述考试焦虑的危害及矫正方法。40.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41.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2.性格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43.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基本特点。44.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45.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1.A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

8、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2.B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着弥散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3.B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4.B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5.A暂无解析。6.C本题考查知觉的理

9、解性。7.B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8.A9.D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弱,有归属感。10.C11.A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1

10、2.A青少年人际交往主要进循互相接纳、社会交往、维护自尊、情境控制等基本原则。13.B14.B15.C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6.A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国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该学制主要抄袭日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行。17.C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18.C暂无解析19.A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

11、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题干所述的情况就属于诊断性评价。20.C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21.D22.B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教育法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情理交融。它的影响方法带有愉悦性、非强制性、无意识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23.B中共中央于1985

12、年颁布了这项决定,在这项决定中,国家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4.B题干引文的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而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头脑混乱而没有收获。这里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感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提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25.D26.B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27.B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

13、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28.A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更多地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表现为人在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只有类型差异,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因此有优劣之别。注意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主要有: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29.B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

14、(1)人格、性格、气质三个概念都是个性心理中的重要概念,要清楚它们各自的定义。(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但与人格概念不同。30.B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31.A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

15、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32.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33.B学生掌握了知识,其能力未必能够得到发展。因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的数量有关,还与掌握知识的方法、手段等有关。34.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35.非正式群体36.(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或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或有的放矢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5)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或疏导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