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010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福建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B.配合学校,实现目标C.帮助校长,当好助手D.联系家长,转变差生2.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3.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个人B.小组C.班级D.个人和小组相结合4.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力5.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A.个别特征B.

2、整体特征C.本质特征D.动力特征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A.连续性、广延性B.长期性、间接性C.主体性、示范性D.复杂性、创造性7.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9.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A.归属与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0.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A.教育方法的多样化B.教育形式

3、的集体化C.教育内容的生活化D.教育方式的情感化11.教师借助由字母、单词、数字等组成的“纲要信号”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法是()。A.导学式教学法B.“掌握学习”教学法C.情境教学法D.沙塔洛夫教学法12.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A.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13.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14.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雄辩和演说

4、训练C.“骑士七技”训练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15.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运动竞赛B.运动队训练C.早操、课间操D.体育课16.在课外校外教育的多种组织形式中,以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所开展的活动属于A.个人活动B.研学旅行活动C.小组活动D.群众性活动17.学校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A.团队活动B.教学活动C.校会班会D.课外活动1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9.通过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方法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20.小明不善绘画

5、,交给美术老师的作业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涂鸦,他很忐忑地等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看后举着这幅作品说:“我数过了,这位同学的绘画中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我为他的进步而高兴。接着又亲切地对小明说:“你能用这么多颜色,如果平时再多多,也一定能通过这些颜色的搭配画出美丽的图画!”这个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德育原则的要求?A.集体教育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疏导原则2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明了_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教育C.环境D.活动2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B.感知教材,形成表象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D.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6、23.中国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元朝末年B.明朝末年C.清朝末年D.民国初期24.某初中教师在上课时发现男生小明正在给女同学递纸条,没收后发现是一封情书。为社绝此费现象再次发生,他当堂公布了纸条内容。该教师的做法程见了小明的A.健康权B.受教育权C.隐私权D.公正评价权25.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二、判断题(8题)26.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A.正确B.错误27.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A.正确B.错误28.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A.正确B.错误29.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A.正确B

7、.错误30.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3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A.正确B.错误32.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A.正确B.错误33.校内学习竞赛对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_起主导作用35.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强化有三种形式,即直接强化、_和自我强化。四、简答题(10题)3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37.简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38.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9.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40.简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41.简述四种典型的

8、气质类型及其特点。4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43.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4.简述学制的建立依据。45.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哪些?参考答案1.A2.B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3.C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4.D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

9、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5.A6.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摹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7.A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8.C暂无解析9.C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0.B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自己的特点,即教育内

10、容的生活化、方式的情感化、方法的多样化。11.D12.A暂无解析13.B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教育法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情理交融。它的影响方法带有愉悦性、非强制性、无意识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14.D15.D体育课是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除了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外,主要是学习和训练体育技能16.C本题考查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17.B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

11、径。18.A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基本观点是: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19.C替代强化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20.B实施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1)教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亲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学思者,克服缺点,发扬优点。题干

12、中美术老师为不善绘画的小明的进步而高兴,并得出“多多”的要求,鼓励小明“画出美丽的图画”正所谓“长其善而救其失”21.C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正是、说明了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22.C暂无解析23.C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24.C教育法对学生权村的现定包指,(1)参加教育教学计则会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国书贵料的权利。(2)接膜国军的有关规定获得员学金、资学金、出学金的权村。(3)在学业成结和出付上我得公五评音,光成规定的学业后很得相监的等业证书、事社证书的权村。(4)对学技格子的楚分不服,的有关称日提出中路;时学校

13、、技厚侵犯其人身权,时产权等合法权监提出中游反者依法提起请论的权料。(5)法肆、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也括:受教育权、姓名权、荣碧权,隐私权和健政权。25.B赞科夫于1957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于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26.B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27.A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

14、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28.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29.A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题干说法正确。30.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

15、的的重要依据。31.B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32.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33.B校内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竞赛对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名次;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的影响甚微,因为成绩极优者会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而学习落后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34.教育或学校教育35.替代强化36.(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