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004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试卷及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2.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其中的主要矛盾是()。A.学生道德认识深与浅的矛盾B.学生道德认识多与少的矛盾C.学生道德认识正确与错误的矛盾D.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自身品德基础的矛盾4.一个叫苏珊的美国小孩,

2、患癌症化疗后头发几乎掉光了。为了遮住秃头,出院后回到教室时,她戴上了帽子。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每个同学和她一样都戴着一顶帽子原来,老师知道苏珊将重返校园,就提前对班上的同学郑重宣布:“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大家都要戴自己喜欢的帽子上学。”老师的意图是()A.统一班上同学的仪表B.组织开展对帽子的研究C.通过戴帽子了解学生审美差异D.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其受到伤害5.某人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别人也一定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是()。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6.集体舆论是指()A.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B.班主任所

3、提倡的言论和意见C.集体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言论和意见D.集体中优秀分子的言论和意见7.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A.认知、情感、行动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动、知识8.看小说时根据语言描述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无意想象9.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A.模仿B.从众C.暗示D.服从10.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论语B.大学C.礼记?学记D.理想国11.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A.反馈B.反映C.反射D.感应12.中国开

4、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元朝末年B.明朝末年C.清朝末年D.民国初期13.某中学规定女生不许留披肩发,否则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将被强制执行。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A.受教育权B.健康权C.隐私权D.人身权14.某初中教师在上课时发现男生小明正在给女同学递纸条,没收后发现是一封情书。为社绝此费现象再次发生,他当堂公布了纸条内容。该教师的做法程见了小明的A.健康权B.受教育权C.隐私权D.公正评价权15.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A.兴趣B.需要C.信念D.动机16.指向未来、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且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想象是A.理想B.回想C.幻想D.联想17.课程可被划分为

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18.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D.家庭、学校和社会19.心理学中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A.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和心理素质C.个性心理和心理结构D.个性心理和心理潜能20.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力21.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22.学前教育家

6、的代表作是()。A.教育漫话B.爱弥儿C.人的教育D.教育论2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24.下列不属于教学模式的要素的是()A.主题B.策略C.程序评价D.范围25.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并提出了的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二、判断题(8题)26.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A.正确B.错误27.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正确B.错误28.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庭教育。A.正确B.错误29.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

7、、储存盒提取的过程。A.正确B.错误30.“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A.正确B.错误31.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A.正确B.错误3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3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了知识,其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35._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体。四、简答题(10题)3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37.

8、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38.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39.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40.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41.简答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4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43.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44.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45.简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参考答案1.C2.A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为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3.D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

9、程中的反映。4.D5.D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投射倾向,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6.A暂无解析7.A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8.A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例如,看小说时根据语言描述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再造想象。9.B本题考查从众的概念10.C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论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目的

10、、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11.C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映。例如,窗外传来声音,我们立即向声源转过头去;食物放进嘴里,立即引起唾液分泌等12.C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13.D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4.C教育法对学生权村的现定包指,(1)参加教育教学计则会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国书贵料的权利。(2)接膜国军的有关规定获得员学金、资学金、出学金的权村。(3)在学业成结和出付上我得公五评音,光成规定的学业后很得相监的等业证书、事社证书的权村。(4)对学技格子

11、的楚分不服,的有关称日提出中路;时学校、技厚侵犯其人身权,时产权等合法权监提出中游反者依法提起请论的权料。(5)法肆、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也括:受教育权、姓名权、荣碧权,隐私权和健政权。15.B16.A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幻想是指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不一定产生现实的创造性成果,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理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17.B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

12、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18.C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社会教育主要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和形式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19.A20.D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21.C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22.C23.C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

13、次采用班级授课制。24.D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主题、目标,策略、程序评价等,不包括范围。25.C26.B不只外表吸引力的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其他品质,尤其是重要品质的认定也具有同样的效应。27.B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28.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29.A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时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30.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

14、“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31.B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32.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33.B学生掌握了知识,其能力未必能够得到发展。因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的数量有关,还与掌握知识的方法、手段等有关。34.感觉对比/继时对比35.非正式群体36.(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37.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8.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