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4991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及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林老师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课程的特点?()A.活动课程B.隐眭课程C.综合课程D.选修课程2.封建社会“等级制”的学制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B.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班主任、科任教师

2、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5.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A.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课程类型7.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激8.不依赖文化和知识背景,主要用于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经验智力D.情境智力9.班主任王老师从自己长期的工作中认识到,凡是让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处处注意言传身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长期性与间

3、接性B.复杂性与创造性C.主体性与示范性D.连续性与广延性10.从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功能可分为()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B.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11.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2.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13.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14.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

4、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皮亚杰C.布卢姆D.维果茨基15.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16.系统阐述绅士教育思想的近代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17.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D.家庭、学校和社会18.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研究个体的心理特性,这种方法称为A.实验法B.观察法C.测验法D.调查法19.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是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的?()A.程序

5、编排的原则B.激发动机的原则C.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D.结构主义的原则20.美育即()A.社会美教育B.自然美教育C.艺术教育D.审美教育21.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动作记忆D.情绪记忆22.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个游戏抢红旗。我把一面小红旗插在场地上,口令发出后,大家一起去夺红旗,全班同学该怎样站位才最为公平合理呢?这个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3.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防止遗忘最重要的措施是()。A.过

6、度复习B.及时复习C.分散复习D.复习方式多样化2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A.教育现象及规律B.教育政策与法规C.教育理论与实践D.教育历史与现实25.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A.模仿B.从众C.暗示D.服从二、判断题(8题)26.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27.技能就是习惯A.正确B.错误28.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A.正确B.错误29.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A.正确B.错误30.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A.正确B.错误31.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正确B.

7、错误3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A.正确B.错误33.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35.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情绪的定义及其功能。37.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38.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9.简述学制的建立依据。40.教师劳动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4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3.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44.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8、。45.简答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参考答案1.B2.B3.A4.D为了教育好下一代,要求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5.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6.C学科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7.C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突然出现的事件或意外发生危险时,为了应付这类瞬息

9、万变的紧急情境,就得果断采取决定,迅速做出反应。应激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内心体验。8.B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即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流体智力的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9.C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谈举止、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和学习的褙模,身教重于言教。10.C暂无解析11.A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

10、则。12.C13.B赞科夫于1957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于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14.C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5.C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叫注意的分配。它是指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16.B17.C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社会教育主要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和形式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18.C心理学研究的方

11、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其中,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测验来测查个体发展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主要有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19.C20.D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又叫审美教育。21.A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在头脑中所保留的是事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特点。22.C23.B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这样的复习可以阻止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24.A25.B本题考查从众的概念26.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

12、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27.B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28.B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

13、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29.A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题干说法正确。30.A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更多地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表现为人在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只有类型差异,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因此有优劣之别。注意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

14、点。不同点主要有: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31.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2.B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33.B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34.感觉对比/继时对比35.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36

15、.(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绪的功能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适应环境的功能。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信息传递的功能。37.(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8.(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语言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39.(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