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49625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实习作业法C.练习法D.实践活动法2.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3.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4.“思维着的知觉”指的是()。A.观察B.判断C.推理D.表象5.中共中央

2、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A.社会B.地方C.学校D.家庭6.小雨过现察和思考,总结出飞机,轮船、汽车、火车等那维法确物资或乘客,他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抽象B.知觉C.联想D.想象7.晓丹依据麻雀、鹦鹉、喜鹊等都有翅膀和羽毛的特点,总结出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属于鸟类。她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知觉B.记忆C.思维D.想象8.教育科学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学B.教育哲学C.教育心理学D.教育生理学9.通过中考、高考以及研究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

3、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10.下列选项中被看作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的是A.理想B.信念C.兴趣D.需要11.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A.诱因B.能力C.认知D.需要12.运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A.晓之以理B.动之以情C.选好示范的榜样D.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13.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毛泽东B.蔡元培C.周恩来D.朱自清14.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5.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A.军事

4、体操教育B.雄辩和演说训练C.“骑士七技”训练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1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进行科学的发现B.进行技术的发明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探索未知领域17.王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公而忘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这些特征体现的是A.品德B.气质C.本能D.理想18.“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19.下列关于练习和动作技能进步之问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总趋势是随练习次数增加,动作技能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B.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技能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C.由于练习方式不同,学习同一技能的进步也不同D.所有技

5、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是缓慢的,以后逐渐加快20.学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与创造性B.连续性与广延性C.长期性与间接性D.主体性与示范性21.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A.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B.认知能力C.社交能力D.创造能力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A.连续性、广延性B.长期性、间接性C.主体性、示范性D.复杂性、创造性23.教师以自身作为教育手段是教师劳动的()A.主体性B.连续性C.示范性D.间接性2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B.增强

6、学生体质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D.输送运动员25.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二、判断题(8题)2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盒提取的过程。A.正确B.错误27.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A.正确B.错误28.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A.正确B.错误29.心理健康与个体心理活动达到的功能状态无关。A.正确B.错误30.技能就是习惯A.正确B.错误31.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

7、A.正确B.错误32.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正确B.错误3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35.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强化有三种形式,即直接强化、_和自我强化。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基本特点。37.短时记忆的特点38.简述智力的定义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39.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40.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41.简答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42.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43

8、.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44.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45.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C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它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2.C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3.A4.A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所以观察又叫“思维着的知觉”。5.B中共中央于1985年颁布了这项决定,在这项决定中,国

9、家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6.A暂无解析。7.C8.A9.C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10.D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11.D本题考查动机产生的条件12.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它的关键在于创设特定的“情境”,这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精细而复杂的工作,对教师的事业心、教学艺术、教育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3.B近现代教育史上

10、,美育也受到重视。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废除尊孔读经的内容,增加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14.A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15.D16.C暂无解析17.A暂无解析。18.B19.D练习成绩一般来说是逐步提高的,但由于练习内容的性质和难易不同,练习方法不同,练习进步的情况不尽相同,表现在练习曲线上既有共同的趋势,又有个别差异。并不是所有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比较缓慢,以后才逐渐加快的。故D项错误。20.D在一定

11、意义上,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要明确地做出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21.B22.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摹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3.A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是凝结在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

12、思想品德。这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24.B暂无解析25.C26.A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时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27.B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8.A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题干说法正确。29.B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

13、良好或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生活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与完善个人生活。30.B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31.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

14、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32.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3.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34.感觉对比/继时对比35.替代强化36.(1)学科课程的特点:第一,重视对未来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第二,主张分科教学:第三,强调教材的逻辑组织和训练的价值。(2)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主张“做中学”: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37.(1)信息保持时间也很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2)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意识的,可操作的(4)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38.(1)智力就是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属于智力。(2)影响因素: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39.(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2)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