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4936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及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德国的狄尔泰等人倡导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主张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这种观点属于哪种理论派别()。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合作教育学3.运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A.晓之以理B.动之以情C.选好示范的榜样D.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4.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

2、情。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均衡性C.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5.晓丹依据麻雀、鹦鹉、喜鹊等都有翅膀和羽毛的特点,总结出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属于鸟类。她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知觉B.记忆C.思维D.想象6.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7.个人因担心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的出现而产生的不愉快情绪是()。A.抑郁B.愤怒C.狂躁D.焦虑8.注意除了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外,还有()A.代替功能B.预见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与监督功能9.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学生的反应:无目标,道德和学习往往差

3、。这种师生关系类型是()A.漠视型B.专制型C.民主型D.放任型10.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A.生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1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1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13.“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可夫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14.于1922年颁布,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5.学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

4、现象,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与创造性B.连续性与广延性C.长期性与间接性D.主体性与示范性16.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1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A.学校的领导和办学体制B.学校的规章制度C.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D.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18.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侧重于哪一教育流派?()A.形式教育派B.实质教育派C.传统教育派D.现代教育派19.教育目的在于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完整人格。主张这种观点的教育学派别是A.实验教育学B.合作教育学C.北判教育学D.文化教育

5、学20.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21.我国1922年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2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A.教育现象及规律B.教育政策与法规C.教育理论与实践D.教育历史与现实23.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4.重大成功时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等情绪状

6、态属于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2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的提出者是()A.苏霍姆林斯基B.马卡连柯C.加里宁D.陶行知二、判断题(8题)26.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A.正确B.错误27.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A.正确B.错误28.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A.正确B.错误29.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A.正确B.错误3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31.心理健康与个体心理活动达到的功能状态无关

7、。A.正确B.错误32.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A.正确B.错误33.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_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35.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强化有三种形式,即直接强化、_和自我强化。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7.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38.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39.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0.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41.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42.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

8、些?43.性格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44.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45.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参考答案1.A2.B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有:(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辨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4)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台”3.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它的关键在于创设特定的“情境”,这需要教师进行

9、大量精细而复杂的工作,对教师的事业心、教学艺术、教育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D5.C6.B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着弥散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7.D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过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8.D9.D师生关系类型主要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题干所描述的就是放任型的基本特征。10.C11.B12.A本题考查教育学的确穿阶段。【应试指导】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署作,论运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

10、留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风等13.A14.D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成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港用到新中国。15.D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要明确地做出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16.C17.D18.C19.D文化教育学的立要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

11、化的历史;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文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的研完的须采用精神科学成文化科学的方法;第四,教育的自的就是要保国社会历史的客现文化向个体的上现文化的转变,开将个售的主现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现文化世界。20.A21.C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22.A23.D中共中央于198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等。2

12、4.C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25.B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26.A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27.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28.B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29.B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

13、主任的中心任务。30.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31.B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良好或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生活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与完善个人生活。32.A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中关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学制年限、入学条件等要直接受统治阶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33.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

14、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4.义务教育35.替代强化36.(1)现代化教学手段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从而大大丰富教材内容。(2)它可以大量节约教学时间,从而提高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3)它可以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5、。一般地说,采用电化教具进行教学时,学生总是学得很有兴趣的。(4)它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公式、原理变得具体化或半具体化,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化或半具体化的图表、模型来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关系、公式和原理。37.(1)信息保持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分钟。(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干扰。38.(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脑力与体力的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2)造成人片面发展的原因是旧式分工;(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4)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39.(1)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