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7644663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7日14时1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1.“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下列关于“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飞行中穿过小行星带B.与月球、火星天体类型相同C.发射前属于

2、人造天体D.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天体【答案】1. A2. D【解析】【分析】【1题详解】“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围绕地球转,因此它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最低的天体系统应是地月系,A正确;“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BC错误;人造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小行星带,A错误;该卫星是人造卫星,与月球、火星天体类型不同,B错误;它在发射前还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人造天体,C错误;只有当它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转动才成为天体,D正确。故选:D

3、。【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海南B.江苏C.北京D.西藏4.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使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B.使不同热量带生物量存在差异C.是岩浆活动和地震

4、的主要动力D.是地球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答案】3. D4. B【解析】【分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海南、江苏、北京和西藏四个省区中,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最弱,太阳辐射最强,因此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D正确;其它三个省区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阴天较多,并且地势较低,大气密度大,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太阳辐射相比西藏地区要弱,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要较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是太阳活动爆发时发出的高速运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两极大气层上空,与两极地区的大气层相撞摩擦产生的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

5、响,A错误;太阳辐射在不同热量带分布不同,使不同热量带生物量存在差异,B正确;岩浆活动和地震的主要动力来自地球内能,C错误;地球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图为距今6亿年以来地球大气中CO2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地质时期,大气中CO2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B.频繁的火山爆发C.大量哺乳动物灭绝D.生物的呼吸作用6.古生代时期出

6、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藻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答案】5. A6. D 【解析】【分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登陆和森林出现,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A正确;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大量哺乳动物灭绝并不会导致二氧化碳明显下降,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出现于前寒武纪,被子植物在新生代高度繁盛,不符合题意,AC错误;晚古生代裸子植物虽已开始出现,但繁盛于中生代,蕨类植物比裸子植物出现更早,且繁

7、盛于晚古生代,并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故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蕨类植物,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

8、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地球各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环境。图为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圈层厚度大致相当B.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C.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外部圈层8.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但不规则B.由坚硬岩石组成C.有若干电离层D.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7. B8. A【解析】【7题详解】由图中各大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提供水蒸汽,因此是水圈;是水蒸汽进入的圈层,并提供降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应是大气圈;圈层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应为生物圈

9、;圈层提供矿物质、无机盐和尘埃,应为岩石圈。各圈层厚度相差是很大,A错误;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的,B正确;生物圈渗透到各大圈层中,并不单独占有空间,C错误;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误。所以选B。【8题详解】图中提供水蒸汽,因此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B错误;有若干电离层的是大气圈,C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水圈是指由地球表面上下,液态、气体和固态水形成一个几乎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上界可达大气对流层顶部,下界至深层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

10、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于极地的广大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汽主要存在于大气中,三者常通过热量交换而部分相互转化。图为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地貌名称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甲风蚀残丘风力侵蚀B.乙V型谷流水溶蚀C.丙石钟乳风力沉积D.丁石笋流水淀积10.图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岸壁较陡,谷底较窄B.远看成山,近看成川C.顶平坡陡,垄槽相间D.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答案】9. D10. D【解析】【分析】【9题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图示地貌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分布,因当地降

11、水多,形成喀斯特地貌,故图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据此可排除AC两项;图中乙为溶斗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V形谷是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故B错;图中丁是溶洞中的石笋,是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分解,水在滴落时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洞底的形成石笋,属于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流水淀积),D正确。故本题选D。 【10题详解】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是V形河谷的主要特点,A错;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景观的主要特点,B错;垄槽相间是雅丹地貌的特点,C错;喀斯特地貌具有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特点,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

12、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是主要原因之一。图5为二氧化碳增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示意图,图为该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二氧化碳在增强温室效应中所起的作用是()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C.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D.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1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可以采取的改

13、进措施是()A.将实验玻璃瓶悬空放置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答案】11. A12. B【解析】【分析】【1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二氧化碳主要吸收长波辐射,所以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可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A正确,BC错误;破坏臭氧层是氟氯烃,不是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瓶子悬空放置,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减弱了实验效果,A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

14、,C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错误。故选B。【点睛】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图为某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此时刻图中风力最小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4.此时刻图中风向为西北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13. D14. A【解析】【分析】【13题详解】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反,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越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稀疏的是丁地,因此丁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风力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14题详解】图中甲地位于高气压东侧,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为东,该地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3045度左右,故甲此刻为西北风,A正确;图中乙、丙两地位于低压西南方向,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北,该地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3045度左右,故此刻乙、丙两地风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