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7644640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1)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2)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关系,理解人物性格。(2)反复朗读,仔细揣摩,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教学难点:深入品味欣赏哈姆莱特身上蕴涵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教学思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多交流,多展示,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教学步骤:课前活动:1.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词;2.阅读课文及注

2、释了解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试背诵哈姆莱特独白“生存还是毁灭”一段。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莎士比亚。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语设计之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人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杰作。讴歌人,赞颂人性是文艺复兴的从未偏离的核心思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3、节选)。导语设计之二: 当人们提及经典名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敬畏之心,敬其恒久的艺术魅力,畏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品读,就会发现名著距离我们很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名著,深入名著,欣赏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让我们一起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哈姆莱特。 任务活动一 检查预习,自主完成1.请同学介绍作者莎士比亚。明确: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

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2.请同学简单介绍社会背景。明确: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3.请同学概述哈姆莱特的情节。明确: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

5、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父亲的死让哈姆莱特悲恸,母亲的不忠使他绝望,哈姆莱特万念俱灰,意欲自尽,父亲的鬼魂却来对他揭发了叔父克劳狄斯杀兄娶嫂和篡夺王位的罪恶,并要他复仇。哈姆莱特具有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然而人性的堕落和现实的黑暗使其深感理想的幻灭。他要重整乾坤,因而装疯与克劳狄斯进行殊死斗争。斗争的艰难在于哈姆莱特是这场谋杀的唯一知情者,复仇重任只能由他一人承担,加上忧郁、优柔的性格,这使他在装疯努力复仇的同时,又陷入迟疑、自责和拖延。哈姆莱特借“戏中戏”确认了克劳狄斯是凶手,却在克劳狄斯私下祈祷时放弃了复仇机会;当他认为复仇时机成熟时,却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恋人奥菲利娅的

6、父亲而使自己陷入被动。最终哈姆莱特除去罪恶的克劳狄斯,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任务活动二 速读课文,合作探究1.课文节选的这场戏可分为几部分?各主要写的什么内容?2.课文大部分篇幅是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对话,是否说明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冲突是主要的戏剧冲突?3.在奥菲利娅心目中哈姆莱特是怎样一个人?根据情节介绍看出哈姆莱特具有哪些个性?说明:先各自思考,再小组交流,再展示。明确:1.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密谋试探哈姆莱特,主要是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第二部分,写哈姆莱特“偶遇”奥菲利娅,主要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第三部分,写试探后的密谋,主要是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2.不

7、是。全剧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是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3.在奥菲利娅的心目中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哈姆莱特是个富于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具有“英雄”的个性,但在这里却可以发现他的“迟疑、自责和拖延”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拖延”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

8、”王子。这种并不单一的个性,正是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任务活动三 师生对话,深度研习 1.反复诵读,赏析下面的语句(1)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2)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见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3)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说明:先小组交流,再师生质疑解答。明确:(1)这是波洛涅斯让奥菲利娅去

9、试探哈姆莱特时拿一本书来掩饰时所说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奥菲利娅用看书来表示一种看起来似乎是“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但是实际上却潜藏着另一番心思;另一层含意可以说是波格涅斯用此话来形容哈姆莱特的发疯,认为哈姆莱特只是假借发疯来掩饰什么。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没有给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带来任何的影响,却给真正的罪人国王以心灵的震撼,惹出国王的自责与恐惧:“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2)这段话是奥菲利娅的绝望之语。自己所爱的人变成了这样,心中的悲痛难以压抑,把恋人曾经给与的东

10、西归还,是对哈姆莱特爱情的试探,也是一种爱情上的悲凉。一个王子送的礼物是贵重的,但是对于恋爱中的奥菲利娅来说最贵重的不是礼物,而是送礼物的这个人,而是礼物所代表的哈姆莱特的爱情,但是“芳香已经消散”(此处的芳香并不是实指,而是暗喻哈姆莱特对她的爱情已经消逝),那么这东西不管怎么贵重都已经没有价值了,因为它的价值本来就是代表了哈姆莱特的爱情,但是现在他的爱情已经消逝了,那么礼物自然就失去了意义。(3)这是哈姆莱特有感而发。表面上是说奥菲利娅的美貌会让她的贞洁受损,实际上是指自己的母亲改嫁的事情,是一种不可以原谅的罪过。以前哈姆莱特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现在母亲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他就不得不相

11、信这句话是个真理:认为美丽的女人会面临许多诱惑,最终经受不住引诱而丧失了贞洁,而一个贞洁的女子却不会因为让自己美丽而不面临诱惑的到来,以及因诱惑而产生的蠢蠢欲动的心思。2.诵读“进尼姑庵去吧”至“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部分,哈姆莱特多次说 “进尼姑庵去吧”,为什么?说明:先小组交流,再师生质疑解答。明确:这些语言看起来是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产生了激烈的反感。他开始怀疑她的贞洁,他对她恶语相向,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并不是针对奥菲利娅,他是针对一切的女人,尤其是他的母亲。他对母亲怀着极为浓厚的情感,认为自己的母亲是全国母亲的代表,女人的典范,但是当他从国外回来后竟然发现

12、自己的母亲在父亲死后没有多久就投入到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而且还可能是他的杀父仇人。这种震撼是相当强烈的,以前的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王子”,但是现在的哈姆莱特却在残酷的事实之下变成了一个“忧郁王子”,对人的本性产生了一种很绝望的悲观看法,他认为女人都是脆弱的,所以也因此波及到自己所爱的奥菲利娅。同时,他让奥菲利娅进尼姑庵,其实是希望让自己的母亲进尼姑庵,这样就可以没有了以后让他难以接受的结果,甚至也不会有他的降生,不会带给他罪恶。不管如何为父报仇,都意味着要杀害自己的叔父,全国人民的君王,这也是一种滔天大罪,所以他在内心之中深深地自责,说出了“进尼姑庵”这样的话以作一种思想上的逃避。3.哈姆莱特

13、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一段,表达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思考?说明:先小组交流,再师生质疑解答。明确:这段独白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第二层次是他对思想和行动之间关系的思索。之前,他已决定复仇,但置身于种种矛盾旋涡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这段独白正是他思想转变期激烈的矛盾斗争的产物。面对邪恶,是坚强还是软弱,是拼死作战还是消极忍受,在他看来,这是生死选择,或挺身反抗或自杀了之。而即使选择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哈姆莱特历数资产阶级社会种种不平等和非正义现象,表现“活”也并不容易,但由于惧怕不可知的死后世界,人们并不情愿结束自己的生

14、命,顾虑使人们变成懦夫。这是哈姆莱特在经历了一场灵魂的对决后转而思索决心和行动的关系,告诫自己过于“审慎”就会使“赤热”的决心蒙上“灰色”,复仇的大业也会“逆流而退”。4.国王克劳狄斯为什么做出了立刻送哈姆莱特到英国去的决定?说明:先小组交流,再师生质疑解答。明确:哈姆莱特“偶遇”心爱的恋人奥菲利娅,但他的答话既无热情又含暗讽,流露出不耐烦。他的回答:“不,我不收,我从未送过你什么。”这里的“你”,不是他曾经爱过的人,而是眼前“变了心的”奥菲利娅。这是哈姆莱特的主观想法和误解。他突然之间暴怒起来,因为奥菲利娅不善作假,敏感的他可能看破了圈套,猜中了敌人必在帘后偷听,并误以为她是甘当傀儡的。哈姆

15、莱特一再叫奥菲利娅进尼姑庵,他想:如果她是贞洁的,那她可以保住清白;如果她是伪装的,进尼姑庵可以避免养出一堆罪人来。哈姆莱特在震怒之下说“已经结了婚的除了一个人,都可以活下去”,这就等于让克劳狄斯摸到他的底细,破坏了他原想借装疯掩人耳目的意图。这正显示出王子的不够老练、不善计谋和容易激动。这样,克劳狄斯马上做出了送他到英国去的决定。5.本课戏剧语言有何特点?说明:先小组交流,再师生质疑解答。明确: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如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更在揭示他内心的矛盾的同时,展示了

16、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善于运用人物之间富有强烈的对比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如哈姆莱特的激情和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和邪气,哈姆莱特的矛盾与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与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各如其人,各有个性。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莎土比亚语言深沉含蓄,极富于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