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3000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与行 各地高三联考作文金题及导写 金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材料一: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篇材料二:要像行动者那样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样行动。【法】亨利柏格森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题目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出自论语,意思是: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第一则材料亨利柏格森的话意思是要像行动者那样有决断力和行动力去思考,又要像思考者那样用平静客观

2、的思考方式去行动。可见,题目呈现了关于“行”与“思”关系的看法,体现了思辨性。思是行的基础,行是思的结果。任何想法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谈。凡事要先思考,然后再行动。“先思后行”是一种谨慎而理性的态度。俗话讲“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先思考应该不应该做,如何去做,做后的利弊权衡等,通过充分地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情况,并减少错误和风险。如果不思考就行动,行动就可能会出现错误,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当然,如果思考过多,往往又会思想负担重,在行动时会畏首畏脚;有时考虑过于周到,反而容易错失良机,徒留遗憾。所以有时“三思”又显得太过多余,放手一搏反而是最

3、优的选择。总之,无论是谨慎地进行充分思考还是勇于尝试并及时总结反思,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只有在思维与行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对个人成长而言,有些事是非立决,对错分明,思考清楚后,要立刻去执行,过度的思考不是缜密,而是拖延了时机,机遇稍纵即逝。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也是这样,重大决策,也要依照原则标准,拿出方案,一旦考虑成熟就以强大的执行力付诸行动,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要紧紧围绕思与行的关系展开,可以运用欲扬先抑、对比衬托、心理

4、刻画、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突出事件或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思与行的辩证关系。若写议论文,可以先表明观点:三思后行会误事。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分论点一,瞻前顾后的行为却会使我们的行动处处掣肘;分论点二,但由于人主观意识之局限,过度三思,却往往陷入一叶障目之境。结尾处:吾辈青年,切不可陷入过度思考的泥潭,当立足自身,果断抉择。 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出自论语,意思是: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第一则材料亨利柏格森的话意思是要像行动者那样有决断力和行动力去思考,又要像思考者那样用平静客观的思考方式去行动。可见,题目呈现了关于“行”与

5、“思”关系的看法,体现了思辨性。思是行的基础,行是思的结果。任何想法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谈。凡事要先思考,然后再行动。“先思后行”是一种谨慎而理性的态度。俗话讲“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先思考应该不应该做,如何去做,做后的利弊权衡等,通过充分地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情况,并减少错误和风险。如果不思考就行动,行动就可能会出现错误,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当然,如果思考过多,往往又会思想负担重,在行动时会畏首畏脚;有时考虑过于周到,反而容易错失良机,徒留遗憾。所以有时“三思”又显得太过多余,放手一搏反而是最优的选择。总之,无论是谨慎地进行充分思考还是勇

6、于尝试并及时总结反思,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只有在思维与行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对个人成长而言,有些事是非立决,对错分明,思考清楚后,要立刻去执行,过度的思考不是缜密,而是拖延了时机,机遇稍纵即逝。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也是这样,重大决策,也要依照原则标准,拿出方案,一旦考虑成熟就以强大的执行力付诸行动,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要紧紧围绕思与行的关系展开,可以运用欲扬先抑、对比衬托、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突出事件或人物身上所

7、体现出来的思与行的辩证关系。若写议论文,可以先表明观点:三思后行会误事。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分论点一,瞻前顾后的行为却会使我们的行动处处掣肘;分论点二,但由于人主观意识之局限,过度三思,却往往陷入一叶障目之境。结尾处:吾辈青年,切不可陷入过度思考的泥潭,当立足自身,果断抉择。参考立意:1.三思而后行方为正道。2.思不迟疑,行要果断。3.鲁莽者多思,优柔者速行。4.落实思想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满分作文:慎思慎行,方成大道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一日三省吾身。诚如斯言,缜密地思考是正确行动的先导,而谨慎地行动是正确思考的实践。古往今来,多少智者才华横溢却始终纸上谈兵;多少勇士杀敌勇猛,却空有武力。

8、诚然,只有将二者结合,智勇双全,谨言慎行,才能于山峰处一览群山,于旷远处搅动风云! 缜密的思考是正确行动的先导。 “勇者相逢,智者胜”诚如斯言,空有一身蛮力而胸无点墨,在行动前不加思考的人,最终也会沦为历史长河里微不足道的尘埃。而“三思而后行”这一哲理早已在古人的实践中并诠释地淋漓尽至,且看诸葛亮足智多谋,助刘备破荆州,成霸业,盛凌四方;再看姜子牙胆识过人,助西伯侯推翻纣王建周朝,立一世英名。由此可见,在群雄争霸的时代,唯有缜密地思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身于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以史为镜,谨慎思考,“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因此,我们应当立慎思之帆,才可行大道。 谨慎地行动是正确思考的实践。“实

9、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邓小平所说,身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做空想家,要做实干家。在筑就百年复兴的愿景中,无数先行者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且看耶鲁归国学子秦玥飞投身基层,努力奉献;且看导弹专家钱学森埋头苦干,为民付出。由此可见,长做时代的建筑者,做时代的奉献者,才能铸就国家伟业,为国效力。因此,我们应当谨慎行动,方可成大道。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这个时代,有为民请命的人,有拼命硬于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无论是实干家还是梦想家,只有将缜密的思考与谨慎的行动相结合,才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无数青年如苔花微微,却馥郁相会,携翩然而至之春,所谓芳林新叶催陈叶,从古至今,无数仁人至志士正是在

10、坚持将慎思与慎行结合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翻开历史的新篇章,而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当慎思慎行,方可行大道! 谨于思,果于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不可谓不谨,但孔子不赞成,为什么?思虑太多,过犹不及。世间事,繁杂且多变,怎么可能等到万事周全才行动?所以说,事前思虑固不可少,但也要果于行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行事之前必须深思熟虑,凭一时意气而草率行事,必然败事。南宋年间的开禧北伐即是一例:韩侂胄为了立功,在没有详细分析敌情的情况下贸然进攻,最终失败。本是爱国之壮举,却落得鲁莽之恶名,可见,事前思虑,不得不谨。但是,也不能沉耽于思虑而裹足不前,毛主席曾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

11、久,只争朝夕!”光阴如梭,形势逼人,怎能妄想等到万事俱备时再行动?想当初,日军全面侵华,怎么应对?我们当然会思考,但是,当初的爱国志士更多地是果敢地去行动,在思考的同时行动,在行动中思考。所以我们看到川军出征,百团大战。我们可以有持久战的战略,但不能只持久地思考,不能怯懦于行动,毕竟战争不等人。 前顾后者无非三个原因,一是懒惰,一是怯懦,一是私心重。勤奋、勇敢、无私的人从来是事前深思,思定则行。南宋小朝廷,天天把迎二圣、收失地挂在嘴上,但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光苟且于江南不见行动,还无耻地打击主战派,什么原因?懒惰和怯懦兼而有之,更加上赵构还有贪恋皇位的私心。 代的奋斗者们,凭着勤奋、勇敢、无

12、私的态度,既谨于思考,又果于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看我国的航天工程的工作者们,他们行前有思,有谋划,有布局,每一步都谨慎推演;他们也果于行动,一个个“嫦娥”飞月,一个个“天宫”升天,从简到繁,从无人到有人,不都是在行动中升起和改进的吗?航天工程如此,大海勘探工程也是这样,扶贫工程也是这样。每一个庞大工程取得成功,都离不开“谨于思,果于行”。作为新时代的有担当的青年,我们更应学会处理思与行的关系。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们要有人生规划;面对自己的事业、祖国的发展大业,我们要有职业规划。但是,我们不能只绘蓝图不行动,不然,就成了纸上谈兵的懒惰者、怯懦者。所以,有了规划,就去生活中践行吧,让实践检验它,在实践中调整它。思定则行,边行边思,我们才能事业有成,不负家国。 孔子的教导吧,“再,斯可矣”。谨于思,思而有度;果于行,勤行不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